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
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
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廉政文化
有四个基本范畴,一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我们国家的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以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它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执政理念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我们党执政实践的进步和提升,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廉政文化建设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包括国内外执政党加强廉政建设的成果,坚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廉政文化建设,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坚持
文化创新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在廉政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集中而又具体的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个丰富、完备、充满活力的思想和知识体系,渗透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个领域,作用于党的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
精神
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是引导全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它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廉政建设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的体现。
核心
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务实、为民、清廉。务实,就是要认真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党廉洁从政的规律,坚持立党为公,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务求工作实效。为民,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清廉,就是要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廉洁从政。这一价值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
廉政文化沿革
起源
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根据欧阳修的《廉耻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也就是说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座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宝库,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廉政建设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今天,我们在自豪地对待这份“文化遗产”的同时,应积极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
创新
今天我们建设的廉政文化毕竟不同于古代的“清官文化”,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首先,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打牢了,才能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有人说,美国靠“三片”影响全世界,即好莱坞大片、麦当劳薯片、英特尔芯片。实际上,“三片”附着的就是文化的强大渗透力和影响力。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文化已经被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对于正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中国来说,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和平崛起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赋予廉政文化建设的崭新意义。第三,“清官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过分依附于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不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与制度建设相得益彰。我们知道,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和固化,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约束力,往往比正式制度更有力度,更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2013年4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习近平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