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士
汉语词语
廉士是汉语词汇,拼音lián shì,解释为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解释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
出处
1、《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赵岐注:“陈仲子,齐一介之士,穷不苟求者。”
2、《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3、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4、《旧唐书·许圉师传》:“尝有官吏犯赃事露,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
5、《宋史·陈宓传》:“大臣所用非亲即故……贪吏靡不得志,廉士动招怨尤,此朝廷权柄有所分也。”
6、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介)子推曰:‘孩儿既无求于君,何以见为?’老母曰:‘汝能为廉士,吾岂不能为廉士之母?吾母子当隐于深山,毋溷于市井中也。’”
参考资料
廉士.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8 22:56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