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于成龙》是
上海京剧院根据王永泰的小说《清官于成龙》所改编的历史类京剧剧目。
剧情简介
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铸就了一起所谓的“通海通贼”的冤假错案,造成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施尽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正直执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品行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在一片依依难舍的送别声里,他悄然踏上了新的艰苦征途。
作品选段
创作人员
主创人员
表演人员
角色人物
戏曲表现
创作背景
《廉吏于成龙》取材于王永泰的小说《清官于成龙》,剧目所追求的理念是“不事奢豪,但求布衣”。创作人员期望能以古鉴今,并以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来刻画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的品性。
剧本创作
《廉吏于成龙》自2002年创排后,剧本几经修改。2004年,主创人员在听取和回顾了观众以及各级领导对剧目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两度北上天津,商讨修改,先后对剧本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动,并进一步明晰了二度创作的思路和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角色定位:对于成龙的定位更侧重于表现其人格魅力,写他为人处世的风骨,摒弃了不必要的空洞。同时,调整对勒春形象的定位,改由老生应工,开掘这一角色的内涵。
剧目结构:对全剧结构进行了梳理。保留了第二、第四章被广泛认可的精彩部分,重新建构了第一章,对第三章也作了重大调整。
音乐设计:音乐配器全部改成民乐,力求音乐形象的质朴和个性化,同时尽量缩小乐队编制,以适应演出市场的要求。
唱腔设计:约三分之二的唱腔被重新设计和修改,重点打磨一些核心唱段,着重刻画人物心理。
舞美设计:重新设计制作全剧的舞美,以福建特有的榕树作为设计的贯穿意象,表现于成龙像榕树那样“扎根大地,独树成林”的本性,走“小写实,大写意”的创作思路。
获奖记录
剧目赏析
《廉吏于成龙》以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简约明快的舞台呈现,生动刻画了一代廉吏“脚踏着厚实的泥土,心平如镜;牵念着善良的赤子,怀揣真情”的人格品性,也真切展现了戏曲艺术不能终止的迷人魅力。剧目自2002年创排以来不断修改,越改越合理。唯一不改的是朴素的台风,是整出戏整体的民间化价值取向。和现代戏曲界日趋豪华的舞美追求相比,《廉吏于成龙》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风貌。这种朴素所营造出的艺术氛围,使观众如沐春风,得到了艺术与情感的双重洗礼(《解放日报》评)。
《廉吏于成龙》没有豪华的舞台,没有离奇的故事,却像一杯散发着淡淡幽香的清茶沁人心脾。创作者求真情、求朴实,以古鉴今的艺术追求,使该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其他戏曲舞台日趋豪华潮流不同,《廉吏于成龙》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风貌。音乐唱腔也透着浓浓的乡土味儿,小调、昆曲吹腔,再加上民乐的伴奏更显旋律的优美动听(《北京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