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大传》对近代中国改革思想家康有为作多侧面全景式研究,梳理其少时求学、联名上书、推动变法、流亡海外、参与倒袁运动和
张勋复辟、与
梁启超分道扬镳等重要经历,展示其维新思想从酝酿、传播到实践的过程,剖析其思想特色,也兼涉其家庭情感生活。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座“富矿”,然而在较长时间里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并没有被人们充分地解读,身为一代改革家的康有为,他的生平和思想也就并不广为人们所知。对康有为的思想和生平感兴趣的多是研究型的学者,他们对康有为的研究颇有价值,但是多比较专业,学术性强,非专业人士读来难免有些吃力。鉴于此,作者希望通过创作《康有为大传》,使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对康有为这个人物和他的思想有一些了解。
该传记肯定了康有为思想的前瞻性,虽然其思想多不合时宜,其选择从来没有踩在历史的节拍上,但总是在成功地预见着历史,他的思想被时间逐渐地证明。康有为对世界局势有着深刻的预见,早在第一次上书时就预言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所以在
胶州湾事件爆发,中国即将被
瓜分豆剖时,身为帝师的
翁同龢追悔当年没有代为呈递康有为的上书,并在皇上面前竭力保荐这位政治新锐。又如康有很早就指出,和中国正面交战过的英国和日本比俄国更可靠,俄国是毗邻中国刚刚通过改革走向富强的大国,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英国虽然势力广大,但是毕竟离中国路远迢迢,而且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积累了一定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而日本,虽然通过改革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但毕竟是一个弹丸之地,在与列强的角逐中,它依然需要在亚洲寻找政治同盟,中国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所以他一直反对亲俄政策,但是朝臣中大多数人还是依据最直接的战争经验而不是对局势的透彻分析,而轻信了俄国的政治许诺,直到俄国的背信弃义使中国陷入空前的外交危机、亲俄派触怒龙颜之时才追悔莫及。在对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他坚定地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他认为没有君主的共和会使中国长期处于群龙无首、争权夺位的混战局面。事实上中国在走向共和的道路上确实经历了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以及后来的
军阀混战局面。对现代人而言,这些预见可以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推断而出,但对于一个处在历史裂变中的人来说,作出这样史无前例的判断和抉择却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