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它们能承受最高值测到81℃。这种体长6-8厘米的蠕虫,是所知地球上最耐高温、最耐温差的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jana)。
简介
庞贝蠕虫又叫做刚毛虫,它们会用自身的分泌物在石管的管壁上筑起一条细长的管子,然后像珊瑚虫一样蛰居在里面。它们有时候也会从管子中爬出,在四周游荡一阵子。
科学家曾对庞贝蠕虫附近的水域温度进行测量,发现温度竟高达105℃。起初,科学家认为它们本身也许拥有一种特殊的隔热本领,能够将自己和高温环境隔离开来,就像是消防员的消防服或是宇航员的宇航服那样能够保护身体免受高温和真空的伤害。
可是在对庞贝蠕虫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并没有这种天生的防护本领。于是科学家又推测可能是地下热泉喷出时,是直冲上方的,并没有对周围水域造成太大影响,就像是冬季的火炉一样,距离烟囱远一点,温度就会低些,因此庞贝蠕虫所生存的环境也许并没有那么高的温度。
但是,科学家随后对庞贝蠕虫筑造的管子进行了研究,并用根特制的温度计伸进去进行温度测量,结果发现管子里的最高温度达到了81℃。由此可见,庞贝端虫是名副其实的最耐高温的动物。在此之前,地球上公认的最耐热的动物是生存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种蚂蚁,它们可以耐受55℃的高温。因此,科学家曾经定下结论,生物体细胞中的膜状结构,比如说细胞核和线粒体,很难承受外界温度的骤变,耐受高温的临界点为55℃。
然而,庞贝蠕虫的发现,彻底打破了这一结论。在庞贝蠕虫生存的水域中,人们发现这里还含有硫化物,以及铅、镉、锌、铜等重金属,高温加上化学成分的毒性,足以使许多动物毙命。那么这些蠕虫是如何排除毒素,又是如何觅食的呢?
其实,庞贝蠕虫和珊瑚虫一样,是一种共栖动物。在它们的背部,依附着一种丝状细菌,这种细菌在庞贝蠕虫的背部形成厚厚的一层保护膜,从而排除掉那些有害物质。同时,蠕虫为细菌提供生存的培养基,并不断更新周围的水,而细菌的分泌物也成为蠕虫赖以为生的食物。有的时候,庞贝蠕虫也会离开居住的管子,游到附近水温较低的水域觅食。
它们承受如此高温的能力,是动物界绝无仅有的,可谓是耐高温动物中的记录保持者。
生长习性
它们用分泌物自石头烟囱的岩基上堆起一条细长的管子,就像
珊瑚虫一样,身体就蛰居在里面,生物学家们通过水下仪器及电视看到,这些蠕虫有时会爬出管居而在四周游荡。经测量,那里的中心水温高达105℃,但专家们仍不敢相信,像蠕虫这样高级的动物,竟能生活在如此的高温环境之中。他们想,也许庞贝蠕虫有一种特殊的隔热本领,就像消防服和宇航服那样能保护身体免受高温或真空环境的伤害。可是研究表明,庞贝蠕虫并没有这样的天然防护机能。於是又想到,或许地下热液直窜上方,对周围并没有造成太高的温度,就像冬季烤火,在铁皮烟囱管周围稍远一点,就不会感到太明显的热度一样。
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美国生物专家利用著名的
深海潜水器“阿尔文”号下潜到海底,仔细查看了3根冒著热液的“海底烟囱”:外壁上密密地长满了庞贝蠕虫的白色石管,观察人员用一根特制的温度计伸进石管测量了温度,结果发现,最高值测到81℃。这种体长6-8厘米的蠕虫,是所知地球上最耐高温、最耐温差的动物。
耐热食性
在庞贝蠕虫发现之前,公认为最耐热的动物是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种
蚂蚁(Cataglyphis),那里白天的温度有55℃,可与庞贝蠕虫相比还差得远,这种蠕虫的生存能力还不仅在温度一项,在那种热液泉的环境里,海水中有高浓度的有毒硫化物和
重金属元素。
庞贝蠕虫与珊瑚虫一样,是一种共栖动物,与它“相依为命”的还有一种丝状细菌,它们依存在蠕虫的背部,蠕虫为细菌提供培养基并保持细菌周围的水不断地更新,蠕虫则依靠细菌的分泌物为生。现在科学家们正以极大的兴趣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许能从中得到有益于人类的某种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