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拼音:g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庚”字的本义未见于文献,颇有争议。早在甲骨文中,“庚”就已经假借作
天干第七位的名称。古人将干支与五行、五方、五味及五常等相配,故“庚”又被赋予“金”、“义”等含义。农历夏至三庚数伏,所以“庚”又成为“伏天”的代称。此外“庚”还有道路、道理、年龄、更替、偿还等义,疑均为假借义。
文字源流
庚的构型与本义尚无定论,疑似象形字,但所模拟之物不明,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说:
许慎《
说文解字》认为是会意字。根据古代
五行学说,庚、辛属金,代表西方,西方是秋天的方位,主谷,上面的“干”形是草木上的果实,两边是手。合起来表示用双手摘取草木上的果实。不过,许慎是就小篆字形进行分析的。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庚字小篆作两手奉干之形,然于骨文金文均不相类。”
有的资料认为,“庚”字是“有耳可摇之乐器”,类似后世的摇鼓,也叫“货郎鼓”(拨浪鼓),古书中则称为“鼗(táo)”。甲骨文(图2、3)与金文(图1、图A-E)字形,中间像鼓面,鼓身两侧有着下垂状的双耳。商代乐器“庚”的实物尚未发现,但是一些青铜器和汉墓画像石上的画像中,可以看到一种形似商代金文“庚”的大摇鼓(见下图)。“庚”成为天干之一,与鼓在商代的计量时间、传递讯息的具体作用有关。沈建华曾梳理甲骨卜辞中“鼓为计时”的证据,他说:“古时击鼓行夜戒守,故也谓更曰鼓,鼓楼的前身从报更鼓演化而来。”
郭沫若将“庚”解作“钲”,意谓“观其形制,当是有耳可摇之乐器,以声类求之,当即是钲”(《《甲骨文字研究》》)。徐中舒则认为“庚”之双耳与钲之外形不符,“然于文献记载及实物征验之,钲皆无耳,且以槌击之,故庚、钲非一物”(《甲骨文字典》)。
有的资料认为,“庚”是古代的筛糠器,相当于今天农村所使用的“风柜”。上面的“丫”形是个倒谷米下去的漏斗.其余部分,便是风柜的轮廓。这种农具商周时代已经使用,这就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发展的情况,也说明这个字有可能是这种农具的象形。小篆后加的两只手,使这一意义更加突出。
有论文显示,“庚”代表西方,其字形取象于西方白虎七宿中的
参宿(在猎户座及附近)。参宿下部有三颗小星,称为“
伐星”。参宿与伐星如右图结合,与“庚”的 甲骨文字形完全相合。郭沫若所认为像乐器之形的“庚”可能是另外一个字。
“庚”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图1),象形意味非常重,后期发现的甲骨文则将顶端作分叉状(图2、3),此后一直到秦代小篆(图5),字形没有大的变化。《说文》小篆将中部分裂为左右两手的形状(图7)。秦隶(图6)将左右部分变作不对称,右侧的平直化而左侧的不变。发展到东汉时又将上部的两斜笔变为一横,其上再加一点(图9)。最后,楷书将“干”形的顶部与左侧的边线整合成“广”字头,中间的竖笔裂开呈“人”字形,就是今天所见的“庚”字。
汉字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庚部】古行切(gēng)
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人𪗇。凡庚之属皆从庚。
说文解字注
“位西方”注:律书曰:庚者,言阴气更万物,律历志。敛更於(于)庚。《月令》注曰: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注:庚庚,成实皃。服虔《汉书》注曰:庚庚,横皃也,字象形。古行切,古音在十部,读如冈。
“庚承己,象人䐡”注:冡《大一经》,按小徐驳李阳冰说。从干,□象人两手把干立,不可从。今各本篆皆从阳冰。非也。中□者,象人䐡。
广韵
古行切,平庚见 ‖庚声阳部(gēng)
更也。偿也。《尔雅》云:“太岁在庚曰上章。”又姓,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又汉复姓,《庄子》有庚桑楚。古行切。十二。
康熙字典
【寅集下】【广字部】庚;部外笔画:5
《唐韵》古行切。《集韵》《韵会》居行切。《正韵》古衡切,竝音赓。《集韵》:庚,十干名也。《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又:月在庚曰窒。《释名》:庚,刚也,坚强貌也。
又《玉篇》:庚犹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先庚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宁於其变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变之后。
又长庚,星名。《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日出,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庚,续也。《诗缉》:夹漈郑氏曰:启明金星,长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将出,则东见。水在日东,故日将没,则西见。实二星也。《后汉·马融传》:曳长庚之飞髾。注:长庚,即太白星。
又《左传·哀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
又年齿亦曰庚。《墨客挥犀》:文彦博居洛日,年七十八,与和昫司马旦席,汝言为同庚会,各赋诗一首。
又《癸辛杂识》:张神鉴瞽而慧,每谈一命,则旁引同庚者数十,皆历历可听。
又《前汉·文帝纪》:大横庚庚。注:师古曰:庚庚,横貌也。
又《集韵》:道也。《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左传·成十八年》:塞夷庚。注:吴晋往来之要道。
又《
广韵》:偿也。《礼·檀弓》: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详以告曰:请庚之。
又《隋书·律历志》:夷则一部二十七律。一曰和庚。
又姓。《唐韵》: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
又庚桑,复姓。《庄子·庚桑楚》注:楚名。庚桑,姓也。
又六庚,天兽名。《太公·阴谋》: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
又仓庚,鸟名。《尔雅·释鸟》:仓庚,商庚。注:即鵹鸟也。《诗·豳风》: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又盗庚,草名。《尔雅·释草》:蕧,盗庚。注:旋蕧似菊。《本草》:旋蕧一名盗庚。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
近字辨析
庚、庾
二字字形相近,时有混淆。“庚”的古字形是独体字,“
庾”是从广(yǎn)声臾的形声字。二者字义并不相干。古代文学家庾信不能写作“庚信”,大庾岭不能写作“大庚岭”。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中间横笔右端出头。底部齐平。❷“广”,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❸右下包围部分居竖中线部位;中间一横从横中线下侧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端超出“广”;竖撇沿竖中线下行;捺脚与左边两撇的撇尖持平并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