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岛群岛湿地,由长岛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庙岛群岛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猛禽类。
主要景观
保护范围
长岛区先后有12个岛被划为猛禽自然保护区,其中鸟类集中栖息的北隍城岛、大黑山岛、大竹山岛、砣矶岛和南长山岛的礓头被划为重点保护区,车由岛、高山岛和猴矶岛被划为鸟类特别自然保护区,以利夏候鸟的集中繁殖。
保护状况
2000年省政府
机构改革,确定由省林业局负责组织、协调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近几年,山东各级林业部门按照“林业牵头、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以“
国际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宣传月”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先后在南四湖开展了以“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为主题的万人签名活动;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发起了大规模的“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活动;在东平湖开展了以“保护湿地,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比赛;在青岛发起了“挽救海鸥”行动等,参与行动的群众达20多万人。分别联合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摄制了《风光独秀黄河口》、《人与自然》、《千姿百态的鸟》、《南四湖湿地保护区》、《映日荷花别样红-滕州滨湖湿地》、《碧海蓝天观海鸥》、《黄河口珍禽的乐园》、《天鹅的故事》等多部专题片,连续组织山东电视台、
大众日报等新闻媒体深入黄河三角洲、长岛、荣成、南四湖等地,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湿地生态问题采访报道。
近几年,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了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科普讲座、文艺演出、夏令营、野外观鸟、湿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新颖、影响面广、实效性强。黄河三角洲、长岛国家级保护区和滕州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窗口和基地,经常举办野外考察、教学实习、专题讲座等活动,他们还分别建起了湿地博物馆、鸟展馆和湿地文化馆,集中展示了湿地功能、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和湿地文化,分别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营、荣成等市成立了湿地观鸟协会,吸引社会上鸟类和摄影爱好者、新闻工作者广泛参加。一些地区还利用湿地资源优势,突出湿地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举办了各种节会活动,把丰富的湿地资源打造成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如东营市提出建设“湿地之城、生态之称”,聊城、枣庄市提出建设“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创城口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湿地文化节;滕州市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湿地红荷节,连续举办了两届湿地保护发展高层论坛。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营造了“人人关爱湿地、人人参与保护湿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抓好湿地规划的编制和科研工作,促进了湿地保护的科学健康发展。
经省政府同意,省林业局、省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编制下发了《山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1-2020年)》。我局还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山东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山东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山东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污染防治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先后进行了《山东湿地资源调查》、《山东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滨海湿地造林技术》、《黄河三角洲鸻形目鸟类研究》、《中国东部沿海猛禽迁徙规律的研究》等许多项课题,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全省各地共完成50多项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的编制和湿地可研项目的申报。2006年,国家林业局批复了南四湖、东平湖湿地保护项目可研报告,2007年又分别批复了滕州滨湖、马踏湖、滨州海岸、庙岛群岛、东昌湖、莱州湾湿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先后与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了“黄河河口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该研究成果已得到国家水利部和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认可,并运用到2008年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中;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课题之一的“黄河三角洲新淤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等课题。南四湖、东平湖保护区分别与世界自然基金会、
国际鹤类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开展了合作和交流,先后完成了南四湖、东平湖湿地资源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开展了环湖水禽同步调查、迁徙鸟类的环志等专题研究。长岛、青岛
鸟类环志站共环志鸟类20多万只,占我国环志鸟类数量的50%以上。
三、建设完善的湿地生态保护体系,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
通过植树造林、退垦还湿、流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和技术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防止了湖泊、河流和库塘的淤积和退化。近几年积极实施了包括湿地保护在内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同时,省里还下大力气实施污染物达标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控制湿地各种污染和富营养化。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地,水质安全至关重要,济宁、枣庄、泰安3市积极实施退田还湖、污染控制、湿地恢复重建、流域综合整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济宁市政府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思路,坚持“治、保、用”并举,实行退耕退池、还湖还湿工程,恢复自然湿地11.5万亩,在微山、任城、鱼台3个濒湖县区引进优质芦竹、芦苇、菱、莲、芡、马蹄等,种植9600亩,实施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试点工程,今后几年还将规划实施30万亩的湿地恢复工程。枣庄市境内65公里的运河河滩和境内的界河、城郭河、北沙河,大沙河,伊家河、新沟河等120公里河道两岸已实现退垦还湿和全部绿化,滕州市推广上林下渔模式,改造滨湖涝洼地2.6万亩,开发红荷湿地1.1万亩。滨州市着力利用拥有广阔的沿海滩涂湿地的优势,已将退化的盐碱地改良成8万亩芦苇湿地,并开始利用芦苇湿地净化工业废水。东营市通过投巨资修筑防潮大堤、围堰蓄水、在重盐碱地培育柽柳和芦苇等措施,使6.35万亩湿地恢复了原貌,全市还实施了13万亩柽柳林、50万亩芦苇、20万亩牧草种植工程。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针对近年黄河来水偏少、湿地缺水的实际,开展了湿地生态补水工程,恢复和重建湿地15万亩,保护区还建立了3处面积1400公顷的食物补给区,主要养殖贝类和种植小麦、谷物等,适应鸟类取食和数量增加的需要。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一些地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如东营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主任的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较好地解决了保护与油田开发、区域发展的矛盾,油地双方达成了30万亩湿地恢复工程协议,油田支持湿地恢复工程资金6000万元。无棣县海岸古贝壳堤是世界罕见的海洋地质遗产,贝壳储量达3.6亿吨,而这项资源也是制造上等瓷器的原料,国内外不少厂家希望与该县合作,无棣县放弃了巨大经济利益,保护了这一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