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
汉语词语
庙堂,汉语词汇。拼音:miào táng 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
释义
1. [temple]∶庙宇。
2. [imperial court]∶指朝廷。
出处
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
例句
1. 太庙的殿堂。
葛洪《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 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
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
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孙承宗《答袁开府节寰(袁可立)》:“庙堂以此鹘突了事,真可浩叹。”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晏婴对曰:‘筹策庙堂,威加万里,负将相之才者数十人;若血气之勇,不过备寡君鞭策之用而已,其生死何足为齐轻重哉!’”
3. 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横征,庙堂谁复问苍生。”
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开府》:“庙堂以此鹘突了事,真可浩叹。”
4. 朝廷。帝王之代称。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 太庙和明堂。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于宗庙,议之于明堂也。”
6. 庙宇。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馀基尚存,柱础仍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霭,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于石矶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其它相关
中国知识分子素有庙堂情怀。范仲淹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以在下观之,忧其君者众而忧其民者寡,忧其君者先而忧其民者后。盖因唯有忧君方可入庙堂,入庙堂方可忧民,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一生最大愿望就是跻身庙堂,就是削尖脑袋也要钻进体制内。
李白给大家的印象是狂放不羁,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可就样一个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在42岁那年,得到了道士吴筠的推荐,就高唱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叮咛妻子:“归来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登台拜相了。谁知玄宗召他,是看中了他的文才,让他来宫中陪着玩玩的,并不是叫他来帮助治理国家的。就是这样一个闲差事,朝廷也没让他呆多久,前后跨三年,实际一年多,李白过得十分郁闷。终于有一天,李白在一帮小人诽谤攻击声中,被皇帝厌弃,拿点钱给打发出宫廷。谁说李白的藐视权贵,放情山水,不是理想破灭之后的无可奈何和愤世嫉俗呢?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孟浩然给人的印象是不食人间烟火,皇帝老儿请他做官都不屑一顾,其实年轻的时候还是挺想做官的,二十九岁的时候曾诗谒张九龄,想走这个落魄宰相的后门,但未成功。后来主动到长安活动,抓到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可是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唐玄宗,做官的梦破灭了,这回只得终老林泉了。
知识分子隐居山林,有多重表现,一种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一种精神追求、效法古人而隐居。此类人物当属东汉严子陵、魏晋嵇康、中唐李泌。一种是为了造声势,为了更好地出仕,就是人们常说的“终南捷径”,姜子牙垂钓渭水,诸葛亮躬耕隆中,都属此类,当然他俩也确实干出来一番大事业。再一种则是科举落第,入仕无门,不得已而隐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把此类人物描绘的活灵活现。这类人物虽然表面上愤世嫉俗,蔑视权贵,其实骨子里对这些东西期盼的要命。《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一生科举未中,自视为奇耻大辱。而金庸以85岁之高龄,名满江湖之声望,屈尊降纡,和一帮后生晚辈一起申请加入作协,也是心同此理。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在线汉语字典.在线汉语字典.
庙堂.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2 09:39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