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街既不算长,约有280余米,又不甚宽,仅八米左右,更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和别致的新型建筑,绝大部分是四合小院——北方传统的民宅。但是,它的成街历史却较为古老,在太原的诸多街巷中颇有些名气。其街之北端,是太原古城中规模最大的关帝庙,俗称“大关帝庙”。庙门与街巷直对,此街恰处庙前,故名“庙前街”。
明清之际的太原城,庙寺观庵,不下百余座之多,仅关帝庙就在20座以上。据《阳曲县志·卷一·舆地上》所载:“关帝庙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在这27座关帝庙中,历史最久的当属校尉营的古关帝庙,而
明清以来,官方举行祭祀大典时,都在此进行。据载,所祭“与文庙同,祭品牛一、羊一、豕一、帛一、登一、(钅刑)各二、笾豆各十”。祭日为每月朔(初一)望(十五)。
相传,
北宋初年,今太原市原为
北汉国阳曲县的一个属镇,叫做唐明镇。宋太平兴国四年,宋灭
北汉后,火焚水潴
晋阳城。宋将潘美便以唐明镇为依托,在这里新建太原城。但是,不知何故,东、南、北三面的城墙都很快筑成,唯有西城墙,屡建屡崩,塌毁多次,怎么也弄不成。为此潘美愁得食不甘味,坐卧不安。当时,北汉新归赵宋,晋阳古城已毁,辽兵虎视眈眈,时刻寻机南侵,太原城西城墙能否建成,性命攸关。就在这时,关羽在云中显圣,跨其赤兔马在城西跑了一遍,然后指其马迹说:“缘此马迹筑版,城可成矣。”言毕,遂烟消云散,不知所踪。兵士匠工们立即缘着马跑过的痕迹,重新兴土动工,夯基砌筑。果然,事半功倍,工程迅速,再无崩毁。
今日的关帝庙,虽然辟做庙前街小学,但是,其主要的建筑和古朴的风貌,还是基本保存了下来,仍显现着当初的端倪。近年以来,它被列为太原市文物古建保护单位之一,有关专家曾多次呼吁保护修葺关帝庙,但在1998年九月,关帝庙主殿不幸失火,将屋顶烧塌,仅存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