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色去除是在叠印区减少不必要的色墨的技术。可降低油墨使用成本,获得更好的叠印效果。
技术简介
定义
底色去除是在彩色分色过程中中,以计算机软件技术将青墨,洋红墨及黄墨迭印成暗色的部分去除,而以单一适量的黑墨来取代补足的技术。
所谓底色,并不是专指三基色等量叠印成的黑色,还包括彩色中含有的黑色成分。从印刷角度来说,任何一个颜色,只要它的明度不是最高,或者说它有一定的暗度,那么它必然含有一定的黑色成分,这个黑色成分就是这个颜色的底色。凡是由三基色叠印而成的这部分底色代之以黑色,就是底色去除,以UCR表示。
按照减色法
颜色混合定律,三基色黄、品红、青中任意两个基色相叠印,生成的中间色的色相,必然是第三个基色的补色按照互补色定律,这第三个基色一旦与前面的间色叠印,必然产生中性的黑灰色。如果三个基色的网点覆盖率是不等量的,那也可以从中分出以三个等量中最低量为限的三个等量的叠印率。这三个等量合成的结果必然是中性的黑灰色,也就是底色。
目的
底色去除工艺是为了解决多色印刷时油墨堆积过多的问题。多色印刷是“湿压湿”的印刷方式,先印的油墨尚未干燥就要印下一色油墨。因此孑后印的油墨不能很好地附着,造成印刷品暗调部分色相不稳定,并且容易糊版,沾脏。底色去除工艺是减少暗调区域墨量的一种方法。它将暗调区域的彩色油墨按中性灰的比例去除,用适量的黑墨代之。所用黑色油墨量大大少于减少的彩色墨量之和。
优点
UCR的优点:(1) 改善印制适性。(2) 缩短油墨干燥时间。(3) 降低油墨成本。(4) 有助于暗部之色彩调整。(5) 增加原色墨灰色平衡的宽容度,不易产生偏色。
意义
良好的阶调还原
如果不用底色去除,在画面暗调部位,单位面积内网点总覆盖率是降不下来的。靠三个色或四个色的叠印来产生底色,结果暗调区域几乎成了实地,尽管画面反差增加了,而暗调的层次却出不来,细微处的轮廓模糊不清。采用底色去除,这些问题很容易解决。由于加强了暗调区域黑版的阶调,暗调区域的层次主要由黑版来表现,使原稿暗调区域的层次得到很好表现。
较好的印刷适性
实际印刷中,当网点总覆盖率超过300%时,油墨的传递状况就会变差,网点扩大、逆转印等毛病更容易发生;当总覆盖率低于200%时,又会因为受纸张表面微观不平及毛细孔的影响,使墨层表现出现光线散射,降低颜色密度和颜色鲜艳性一般来说,四色印刷网点总覆盖率控制在200%一300%之间就比较好。底色去除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使印刷具有更好的适性。
更适应数码打样的生产需要
现在的数码打样多采用经济实用的喷墨打印方式,我们知道喷墨成像对纸墨的要求更高,因此打样纸的
表面涂层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要保证纸张能吸收一定的墨量,但又要保持一定的墨滴扩散量,实际上每种打样纸都有一个吸收墨量的饱和限制,当超过这个墨量限制时,墨滴扩散将无法很好控制,造成墨量多的图像暗调部位层次并级,严重影响图像精度。对此,一些数码打样管理软件如BlackMagic。等就应用了底色去除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BlackMagic的网点总覆盖率一般控制在260%以内,(依打样纸墨不同而不同,但比印刷的要略低),通过成功应用底色去除原理解决了用喷墨方式模拟高线数调幅网点的问题。
此外底色去除的应用增加了中性灰的稳定性,节省了价格不菲的油墨及打印墨水,使网点扩大得到好的控制,成功的应用了以后就会发现它的作用远不止这些。
底色去除
底色去除工艺是指青(Cyan)、洋红(Magenta)和黄(Yellow)三色油墨叠印后的灰色成份在暗调部位作适量去除,而用黑墨代替。灰成份替代工艺是指青(Cyan)、洋红(Magenta)和黄(Yellow)三色油墨叠印的灰成份全部去除,或分级去除,去除的部份用黑墨代替。
灰成分替代和底色去除的复制技术均是使用黑墨代替彩色油墨。因此容易误解为灰成份替代是底色去除幅度上的扩展,实际上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①彩墨的去除方式不同。底色去除是用黑墨来代替图像暗调部分的彩色(底色);而灰成分替代则不仅如此,对任何复合颜色的整个彩色区域都有替代。
②彩墨的去除范围不同。底色去除是用黑墨代替彩墨局限于暗调的中性灰区域,它作用在彩色空间灰轴线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而灰成分替代则将对彩色油墨的替代扩展到整个含有灰色成分的彩色区域,其作用范围将沿饱和度增加的方向延伸。
③彩色油墨的去除量不同。底色去除黑墨代替彩墨的量一般在30%}40%之间;而灰成分替代的黑色油墨量可以在0%一100%的范围内变动,笔者建议在50%}80%的范围内变动,因为这样比较安全。
④黑版的作用不同。底色去除的黑版主要用于加强图像的密度反差、稳定中间调至暗调颜色;而灰成分替代复制技术的黑版不仅要承担画而阶调的再现,也参与复合颜色的彩色再现,即黑版还具有组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