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行久(1914-2001),美国著名华人实业家、侨领。
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的美国大中集团创始人。浙江宁波人,1914年出生于上海。
简历
1914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镇海县后施乡(今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后施村)。
1935年,应行久考入上海
沪江大学,于商学院攻读商科,其大学毕业时正值艰苦的
抗日战争时期。
应行久先生先后在中国上海和美国纽约两次白手起家,创建包括
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中国馆在内、囊括航运业、旅游业、连锁餐馆、连锁百货商店、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开发的公司的美国大中集团。“他以‘勤奋’为座右铭,创立了宏大、稳固的基业,成为位居
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的富商。”(参见 世界华人名人录 应行久)
应行久从小喜欢汽车,1946年,其在上海创立合众汽车公司、立人汽车公司,经营美国和法国的汽车,他担任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法国雷诺汽车的总经销。
1946年,应行久到美国洛杉矶寻求更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应行久在美事业达到顶峰。
改革开放后,曾受到邓小平的专门接见。
2001年,应行久先生于美国逝世,追悼会于12月2日在纽约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田纪云等赠送花圈,纽约州州长帕特基特派代表出席并致悼词,可谓极尽哀荣。
人物经历
应行久,祖籍浙江宁波镇海后施村,1914年3月出生。他的父亲应怀庆,此时已在上海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拍卖行,应行久是家中第一个出世的孩子,所以对他十分宠爱。应行久自小就特别聪明伶俐,读书用功,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特别是对汽车特感兴趣。当时上海马路上行驶的汽车,他只要一看到车型,就能叫得出这是进口的什么车、什么牌子、什么型号。
1935年,应行久21岁,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在商学院攻读商科。大学毕业时,正值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周围地区逐渐沦陷,但帝国主义在上海的租界仍继续维持现状,吴松口出海处仍旧畅通,国际间进出口贸易仍照常进行。不过,贸易业务却极度衰落,上海四周沧陷区的生活必需品非常缺乏。相对而言,租界的生活用品由于存货比较充沛,还是容易购买。
应行久大学毕业后,在这特殊的环境下,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想,何不将上海的生活实用品运输到沦陷区去?于是,按照这一思路,他将上海的布料、肥皂、汽车轮胎之类的货物购入后运往沦陷区,又从沦陷区运回上海需要的土产、木炭等。由于他的聪明、机智,经过二三年的悉心经营,果然积累不少资财。到1944年底,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的决定性时刻。日本军队已感到难逃失败的命运,惶惶不可终日,但又不甘失败,力图进行垂死的挣扎,到处狂轰滥炸,抢掠烧杀。应行久两艘满载货物的100吨帆船在航行途中正遇上日本军队,结果,两船货物被洗劫一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重操运输贸易,不幸船只在海上航行时又遭海盗袭击,所有资财眼睁睁地被全部抢光,只留下一条性命。两次沉重的打击,使多年辛勤操劳所积累的资财一再流失。如此惨重的劫难,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心理承受能力上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从此意志消沉呢?还是不胆怯、不气馁,从头做起,重新艰苦创业?他选择了后者,决定重振旗鼓。
应行久从小喜欢汽车,这时,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到汽车上,1946年,他在上海开设合众汽车公司、立人汽车公司,主要经营美国和法国的汽车,他担任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奥司麻皮尔”、“胖的克”、“欧伯尔”和法国“雷诺”牌汽车的总经销。当时,一辆进口轿车卖26根金条,一根金条折合800美元,即需2万美元才能购买一辆轿车,实际上在国外,汽车的生产厂商每辆汽车的成本只有lO00美元左右。“雷诺”牌汽车每辆成本在700美元左右,上海卖价每辆4000美元。上海当时一共才五六家汽车代理商,汽车配额供应,不愁没人来买。应行久以敏锐的商业眼光瞄准了汽车市场。汽车供不应求,提高了售价,销路依然走俏。应行久在经销汽车行业上又赚了一大笔钱,弥补了前一阵子的损失。
随后,应行久又开设化学原料行,经营化学原料进出口贸易业务。
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1946年,应行久带着妻子金玉堂和儿子应立人,满怀希望地到了美国洛杉矶。但是,他们却连落脚之处都找不到。应行久在美国化了两个月的时间买房子居住,可就是买不成功。有好几处房屋,今天看好,谈好买房价钱,不料第二天房主便告诉他说:“已经卖掉了”。应行久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心里纳闷究竟怎么一回事?后来,还是一位犹太朋友告诉他:“你、我都是买不到房屋的,为什么?因为如果卖给你房屋,该地区的房屋价格马上会跌下来。”原来在美国,中国人颇受歧视,房屋卖给中国人居住了,将影响这一地区美国人的生活。应行久在赴美前曾听人说过,美国口头上讲人权,实际上种族歧视严重恶化,现在他有了亲身体会。这对应行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和震动,他一怒之下,又从美国重返上海,正所谓:“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1948年,上海解放的前一年,战火正在逐步蔓延中,上海出现了市面萧条、产销停滞、利息高昂、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许多厂商行号都亏欠负债,不堪负担,随时都有歇业或倒闭的危险。在当时环境下,应行久也只好举家迁居香港,将房屋、地产、公司及商行留在上海。上海解放后,他全部无偿地上缴给了人民政府。从此,应行久便又在海外开始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生涯。
1949年,应行久在香港购买了16辆汽车装运到台湾,满以为一定会和以前在上海做汽车生意一样很赚钱,可是,在台湾每辆汽车须缴7000美元的牌照费,折合下来,一辆汽车本身价值只有2000美元,这样,不仅没有赚到钱,连香港运到台湾的运输费用还不够,应行久一下子把本钱都赔光了,几乎陷入绝境。在这进退两难之际,他决定还是去美国,靠双手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就这样,应行久口袋里揣着仅存的600美元,又和全家登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
刚到美国,两手空空,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及早摆脱这种窘迫的境地,应行久不得不在一位朋友的办公室里放一张办公桌,做点进出口生意,即“皮包公司”。一年下来,生活依然不能改善,这时,夫人金玉堂眼看着丈夫为生活操劳、日益消瘦,心里非常难受,决定瞒着丈夫自己出去闯一下。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站着捡纸的工作,每小时工资7角5分美金,一天工作下来累得
腰酸背痛腿麻木,可是一想当前一家人的生活,她咬紧牙关硬是挺了过来。这一年的圣诞节到了,应行久看到信箱里寄来一张税单,心里终于明白过来,他问太太:“你不是说每天读书去了吗?读书怎么也要付税?”金玉堂知道再也瞒不过去,说:“我哪里是去读书,我是瞒着你去打工的。”应行久面对着患难与共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心里难受极了,暗暗发誓要拼搏一番,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恩爱。
一天,应行久突然发现:家里经济虽然这么拮据,可是金玉堂出去打工,总是买来假首饰佩带,这些假首饰做工很精巧,式样也挺美观。他想,爱美是妇女的天性,我们家庭现在经济如此拮据,太太出去也要戴上假首饰,要是我们开一家销售假首饰的店铺,肯定会吸引美国一般消费水平的妇女来购买,生意肯定会不错。于是,应行久又雄心勃勃地另辟蹊径,他向友人借了2000美金,在纽约时报广场以每月200美金的租金租下一爿小店,专卖假首饰,店名叫“幸运”(Happiness)。由他的太太金玉堂主持店务,从清晨开始一直到深夜,每天足足要干上十六七小时。金玉堂是江苏无锡人,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坚信“诚则灵”,菩萨一定会保佑自己的。她自己是女性,熟悉妇女的消费心理和要求,进货时就善于选择一些工艺讲究、款式新颖的假首饰,加上她接待顾客热情周到,商品价格低廉,很快就在当地赢得了信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慕名而来购买假首饰的人接踵而至。不久,应行久就撤回了在朋友办公室里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办公桌,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幸运”首饰店上,仅仅一年,就由一家首饰店发展到三家首饰店。他终于在美国找到了发展事业新的起点,开始进一步的发展宏图。
多次遭遇生活上的波折和事业上的起伏,造就了应行久顽强刚毅的性格和强烈的拼搏进取精神。他并不满足于既得的成就,始终如一地追求更高层次的创建和发展,向多元化经营方向探索和延伸。时隔不久,他又想,既然能门市零售假首饰,何不从源头做起,自己经营搞假首饰批发,这样不是更可以降低进货成本,赚更多的钱吗?他想到做到,立刻就赴日本、台湾、香港等原产地采购假首饰,然后,一面仍零售假首饰,一面自己从原产地采购搞批发,经营业务的范围也从开始时单一地销售假首饰发展到经营工艺品、东方礼品等,首饰店也改为礼品店(Gift Co.)。到1959年,应行久的礼品店已从3家发展到10家连锁店。1960年,他还用10万美元在纽约时报广场顶层租下一爿空店改建成礼品店,几家礼品店的月租加起来就达一万美元,许多友人都规劝他别太冒险了,但应行久谋定而动、胸有成竹,他的惊人一举,毕竟成功了。后来,每当应行久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总是感慨地说:“一个人必须经得起磨练与考验,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
是年,应行久除了继续经营礼品店外,又把目光瞄准
世界博览会。他认为,投资世界博览会可以显示一位实业家的胆略,而且,他经过仔细的科学分析,了解到从投资到收回资金的运转期仅需6个月,与通常长达5年至10年的投资期相比较,可说是短得多了。1960年的世界博览会在西雅图举办,1964年、1965年在美国纽约的法拉盛,196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196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1974年在美国西部斯波坎,1980年在美国田纳西州,1984年在美国奥尔良,1985年在日本筑波,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1988年在澳洲……这些盛会,应行久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主要用于开设中国餐馆和礼品店。每次,他根据其规模大小,投资在3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有赚钱,亦有亏本。但他的宗旨是利用世博会的机会替他的礼品业务扩大宣传,促进推销工作。
他说:“做生意犹如战争一般,首先要掌握信息,有了信息还要有智慧,加上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其次还要学会能随机应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生意都不一样,不能运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当然,做生意要靠实力,有了本钱,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亏损一些也不影响大局,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倒是主要的。但要抓住机遇,机遇比经验还重要,经验仅仅使你维持生计,不用为生活发愁,而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却是比经验尤为难觅,尤为宝贵,抓住机会能使你赚大钱,平步青云。”他例举了最典型的两次世博会,一次是1985年在日本筑波举办的,另一次是1986年在温哥华举办的,两次世博会的举办与当时投资者的预测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1985年那次,投资者们以为日本东京有1000多万人口,营业一定会很好,因此很多企业家都进场设店、招揽顾客。结果,生意并不好,参观者不多,致使投资者多数背上一身债,有的甚至破产。而1986年那次,规模最大,应行久投入600万美元开设四家中国餐馆和两家礼品店。这次世博会只开放了5个半月,所以投入的资金必须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内收回,否则,面临的又将是亏本。对于这种巨额短期投资往往令不少巨商也望而却步,惟独应行久有胆魄去甘冒这么大的风险。他包揽了世博会内所有的中国餐馆,还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从中国大陆聘请了近100名工作人员,这么搞花钱多,花气力多,有人对他这种举动表示不可理解。应行久解释说:“我是中国人,像这种世界性的博览会是给中国工作人员一次学习的机会,我觉得我有责任让他们出国开拓视野,学习国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他们得到实际的训练,将这些好的经验带回中国去。”这次世博会开得很成功,由于当时社会上盛传非洲恐怖分子活动猖獗,许多人都不去非洲旅游而赶到加拿大旅游,并赴温哥华参观世博会。这一年原来预计有1350万参观者,结果超过了预计,达2200多万顾客。应行久投入的资金虽然巨大,但在半年内就收回投资,还赚了钱。
应行久一是靠惊人的魄力,二是靠他的聪明智慧、科学分析而经营有方,抓住一瞬即逝的机遇,搞大动作、大手笔,因此,能赚得上大钱,生意也越做越兴旺。他记得第一次参加世博会时,他一下子将自己仅有的100万美元全部投入世博会,有人劝他风险太大,别太冒险,可是他已看准了目标,决心抓住机遇,把巨额资金投将下去,结果,果然取得了成功。
对应行久来说,70年代是他辉煌的年代。1973年,他以惊人之举购下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当时号称“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的顶层第107层,装潢一新,开设幸运礼品公司。前往纽约的各国旅游者,都要登临摩天大楼最高层,极目眺望纽约这座大都市的风光,于是,礼品公司门庭若市,旅游者们纷纷选购一些礼品留作纪念,“幸运”也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又一大手笔是:他独资在纽约购下丰泽楼,经营中国菜肴,以烹饪独特、气派豪华、富有东方文化气息的特色而成为著名的高级中餐馆。在解放前的旧上海,繁华的南京路跑马厅对面,有一幢24层高楼建筑,这是旧上海著名的大厦,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2月1日建成对外营业,上海的丰泽楼京菜馆就设在里面。应行久在纽约也开设了丰泽楼,使它名扬海外。
20世纪70年代,应行久创立了著名的美国华商总会(全称:美国全美华侨总商会),并被推举为美国华商总会会长、董事长、永远顾问。并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做出了贡献。美国华商总会属下有超过一百多个团体。
又一件大事是:1979年6月,美东华侨商会举行全体会员大会,决定改组为全美华侨总商会,以促进中美贸易和中国的现代化,应行久被公推为全美华侨总商会董事长,成为纽约华人社会经济界中声誉卓著的代表人物,亦是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的大中集团的创办人。现在,应行久是美国华商总会的总顾问。
应行久是历经磨练、几度沉浮的过来者,在谈到事业取得成功的奥妙时,他说:“第一,创业必须手脚勤快,精打细算,分析市场,开拓进取,既要办法多、周转快,又要胆大心细;选择经营市场,要看准地区、地段,好的地区、好的地段,生意才能越做越兴旺,才能在事业上稳操胜券;第二,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与资金、技术相比较,人才更为重要。我特别注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训,看准了有用之人就要大胆地放手地去使用。办事要守信用,讲公道,这样生意才能做得长,做得多。”应行久根据他坎坷的经历以及奉行的做人信念,总结出卓有成效的经营思想,这是他对事业不断追求和探索、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本着这样的信念,他以“求生存”的态度,逐步开创他的事业,往往凭藉着他不畏艰险的毅力与惊人的胆识,一步一个脚印,迈向他要达到事业目标的每一层新的台阶,谱写出他人生奋斗的篇章。
旅居海外多年的神州赤子,始终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1978年,应行久和美国华裔著名人士联名公开写信给台湾的蒋经国,呼吁台湾当局与祖国大陆举行国共谈判,还提出恢复海峡两岸的正常交往,释放政治犯、废除戒严法等建议。这封公开信呼吁炎黄子孙携手合作,深切地表达了在美华人华侨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赤子之心,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瞩目。
中美建交后在争取美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应行久做了不少工作。从1976年迄今,应行久风尘仆仆往返于美国与中国大陆达20多次,为架设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而乐此不疲。其间,应行久还利用他个人在美国的社会关系作出种种努力,在中美经济合作和友好交往中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1978年1月5日,纽约市15个华人侨团联合在银宫大酒楼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北京动物园两只大熊猫抵美;并拍卖孙慕娜捐赠的《亲情》、《亲亲我》两幅国画,款项全部献给北京熊猫保护委员会作保护大熊猫的基金,应行久分别以5500美元和1万美元高价得标,为保护大熊猫尽了他一份心意。1979年春,应行久应美国前总统卡特的邀请前往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欢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仪式,在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与中、美各界、各派人土合影的珍贵照片。应行久曾多次回国参加广州出口交易会,积极拓展美中贸易,还打算在中国大陆内地设厂,他希望能为中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作出努力。
作为一个旅美华侨,应行久的心总是与祖国人民息息相关的,当他获悉河北省遭受旱灾时,他率先慷慨解囊,捐款贩灾,这在美国华人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在美华侨广泛的响应。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美国设立总领事馆初期,应行久曾受托代觅适当的馆址,为此,他尽心尽力,积极奔走,不顾疲劳,代为洽谈,终于在纽约四十二街第十二大道购下了现在的总领事馆之址,同时在价格上也节省了一大笔资金,桑梓之情足见一斑。
为了方便美国人民和华侨、华人来中国旅游,应行久还特意创办了大中旅行社,亲任董事长,主持全局;并与中国旅行社签订了合约,任中国民航美国东部地区的代理。1975年,应行久带头与中国大陆发展中美间的贸易关系,他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十分赞成;并对我国对外贸易提出七点积极的建议,受到我国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他曾向祖国大陆购进一批鸭绒毛运往美国进行试销。由于某些原因,使他在这笔业务中亏损了约达250万美元,国内有关外贸公司职员对此深表歉意。对此,应行久作为一位有气魄的实业家却这样说:“为中国开辟对外贸易的新路,在试销中遭受一些损失是意料中的事情,我们应该把目光看得远一些。我相信,中美间贸易的前景一定大有可为,前景是光明的。”应行久这一席话,充分表达了海外赤子心系中华的情怀,他曾动情地说:“依靠十亿同胞同心同德的努力以及海外三千万同胞的密切合作,中国的‘四化’一定可以实现!”
1985年7月,应行久、金玉堂夫妇偕同儿媳翁美玉、孙子应大中和其妹应春英等一行回到浙江宁波故乡探亲访友,受到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他们参观了宁波工艺美术厂、宁波绣服厂,对宁波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爱不释手,当即签订了定货合同;并对家乡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应行久等一行还游览了杭州的西湖、宁波的东钱湖、阿育王寺等名胜古迹,祭拜了祖坟,还观赏了宁波的传统甬剧和越剧。
告别了故乡数十年的应行久,两鬃已经斑白,但一口宁波乡音仍未改变。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对故乡寄予一片深情。他认为沪甬间的交通不够畅通,还有改进的必要,他表示,如果宁波市有关方面有兴趣的话,他可以提供一至二艘5000吨级的客轮,以增强沪甬间交通运输的能力。他认为在水运上还可以多下些功夫。他还打算为家乡培训一批宾馆经理、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并拟向小港经济开展区投资兴建工厂,还准备返美后设法动员外商到宁波参与经济合作。
纵观应行久所走过这条曲折的人生和事业道路,他夫人金玉堂女士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贤内助作用,正是有了她的帮助,才使屡败屡战的应行久东山再起,终于登上实业界的舞台,他不仅是应行久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事业上有力的支持者。凡有记者去采访应行久时,他总要深情地通过记者告诉人们这一点。金玉堂女士从小在江苏无锡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里成长,所以,佛教对她的影响是很深的。1962年,她在美国发起成立了“美东佛教总会”,并亲任理事长,近30年来已发展至四五十处佛教寺院和各种佛教团体。金玉堂居士在创立“美东佛教总会”,进行弘扬佛法、出资修建寺庙的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应行久的全力支持,“美东佛教总会”所需要的一切费用都由应行久供给。1971年,在纽约州南开罗山地建造了一座“大乘寺”,建立时,应行久夫妇两人决定,“大乘寺”的香火费将由他们专门供应。金玉堂居士热心社会福利、慈善事业,1981年中国大陆河北、湖北两省受灾,金玉堂居士捐资l万多美元救济灾民,1990年举世瞩目的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金玉堂居士主动解囊捐助5万美元,亚运会结束后,应氏夫妇赴
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参观,金玉堂居士又当场捐款5000美元,并向上海市南汇吴迅中学捐资1万美元作为奖学基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家庭成员
应行久之子应立人,1964年毕业于
纽约理工大学物理系,先后以优异成绩获物理学硕士、博士学位。他继承了父亲应行久的事业,担任美国大中集团主席兼总裁,他又是美中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他在纽约和美国其他城市以及加拿大、日本、香港都设立了多家公司和连锁店,重点经营中国大陆的各种产品;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的世界之窗设立中国馆,每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万旅游者和观众,使人们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并促进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