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吴门元夕
宋代吴文英词作
《应天长·吴门元夕》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追述了作者自己记忆深处中过去元宵节的印象;下片抒写自己的老景凄凉、孤独无倚的生活。上下片形成鲜明对比,写尽昔盛今衰的时代落寞之感,抒发欢情不再的感叹。
作品原文
应天长1·吴门2元夕3
丽花斗靥4,清麝5溅尘,春声遍满芳陌6。竟路障空云幕7,冰壶8浸霞色。芙蓉镜9,词赋客。竞绣笔、醉嫌天窄10。素娥11下,小驻轻镳12,眼乱红碧13。
前事顿非昔,故苑年光,浑与世相隔。向暮14巷空人绝,残灯耿尘壁15。凌波恨,帘户寂。听怨写、堕梅哀笛16。伫立久,雨暗河桥,谯17漏疏滴1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美丽的花朵,酒窝似的争奇斗妍,清爽的麝香,微尘似的四处飞溅,春天的声响,在芳菲的街路上传遍,花团锦簇。游人云集,灯火流光,蔽月遮天,清澈如冰的夜空,被霞光浸染得缤纷灿烂。宝镜里映出芙蓉粉面。纸砚前写就词赋连篇。醉意蒙胧,伸展生花妙笔,广阔天宇,也嫌它小得可怜。月亮照在当头,马儿啊短时停站,目不暇接,看朱成碧,可怜模糊了双眼。
放下对往事的眷恋吧,眼下绝然不是从前。不要回忆当年的故苑,时光像隔了个世界一般。暮色茫茫走过,街巷空空,人影不见,如豆的残灯闪闪,断壁被尘土封严。凌波仙子一去无返,燕去楼空,门静帘卷。是谁在倾诉心中哀怨?笛声里的落梅扣人心弦啊。不知伫立了多少时间,跨河的石桥都已被雨水遮暗听,是谯楼传来的更漏,还是零零落落的雨滴飘来耳畔。
创作背景
《应天长·吴门元夕》是吴文英写于苏州悲悼荣邸的词作。词人离开荣邸的具体时间不详,可以确知的是,宋亡之后,词人在苏在杭各有词作追忆故国及旧主。此词是作者离开荣邸后,或在苏州忆及荣邸生活,或在杭京凭吊故国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以元夕之景抒昔盛今衰之慨。上片写昔日元夕繁盛景象。首韵,言元宵佳节人们在街上出游观灯的盛况。“丽花斗靥”五句,营造了有色、有香、有声的元宵夜。“春声遍满芳陌”一句总说元夕人声鼎沸,从色、香、声诸方面,动静交织地写元夕绚烂多采。“竟路障云幕”一韵,言街道两旁的灯火争妍斗奇。这里以简约手法描绘了元宵节时城市的热闹景象。此二句,一从地上,从天上写灯火之盛。“芙蓉镜”二韵,化用典故,写文人墨客元夕春游歌酒吟诗之乐。“眼乱红碧”一句,写人们看花灯的沉醉之状,几乎到了眼花目眩不辨红碧的地步。此歇拍写游人们尽兴赏玩,沉醉花灯,流连忘返,有万花为春之概。
作品评价
清代文学家陈洵《海绡说词》:“上阕全写盛时节物,极力为换头三句追逼。至“巷空人绝,残灯尘壁”则几不知为元夕矣。此与《六丑·吴门元夕风雨》立意自异。此见盛极必衰,彼则今昔之感。”
清代文学家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换头)三句为上下阕转捩枢机。……(处处对映)真是细针密缕之作。题中‘吴门’二字故苑外不再见,意在感时不在怀古故也。”
武汉大学原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微睇室说词》:“此词上下两半阕作对比,以写昔盛今衰之感。其转捩点在换头处。”
作者简介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年)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2: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