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寺,又名梅王殿。位于
余干县梅港乡梅港街后的寺臂岭上。距县城约 29公里。始建于南朝宋孝建( 454-456)年间。清乾隆年间两次维修,应天寺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大将梅鋗的专寺。相传,寺臂岭,山形山形奇异,如睡椅状。西汉梅鋗葬在此地。有风水师说道:此地有天子之气。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梅鋗墓果然有紫气薄天,皇帝急命当地官员截断其脉。故而寺名为“应天”。寺宇背山而建,坐北朝南。
后有茂林修竹巷翠和挺拔的高山;前是水清流澈的信河。整个应天寺雄伟高大、景色秀丽,寺内墙壁上还有清乾隆年间重修碑记一块。因以往遭洪水浸袭,有些木柱已换成石柱。应天寺几经兴废,历代均加以维修,风貌基本如旧。应天寺占地面积约3000m2, 整个寺庙由僧人释佛通捐资并率全体居士进行修善一新,内有大雄宝殿、小殿,钟鼓楼、观音殿、大小铜佛像100多尊。后山建有一座老僧人纪念塔,现前来朝拜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同时,是人们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梅鋗(前 224-前 196),汉初余干人,其祖先为越王后代。战国时,为避楚,逃居
丹阳皋里乡
梅里,更姓梅。父亲迁
梅港,生鋗。
秦统一天下时,梅鋗随越王
无疆(越王勾践五世孙)经
零陵至南海,居台岭,筑城
浈水之上,俗称梅将军城。秦末,天下大乱,梅鋗在台岭举义率众反秦。时梅鋗同乡、番阳令
吴芮率越人起兵保番,群雄归附。鋗遂留其副将庾胜兄弟守台岭,自已则带兵投奔吴芮。吴芮声势由是大振。
吴芮称赞梅鋗“威武其表,韬略其内”。委其为将,在督军湖(今鄱阳湖东)练兵。刘邦攻南阳时,梅鋗助其攻占析、郦二县,攻咸阳时,又从
诸侯入关。一同推翻了秦朝。因作战英勇,屡建奇功,封十万户侯。今安徽祁门西梅鋗城,即其受封之地。楚汉相争时,刘邦委其为将,攻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梅鋗因击项羽有大功,又被封为台侯,食邑台岭山南。
西汉建立后,他领兵戍南粤,驻梅岭因此得名。高祖十一年(前 196)梅鋗卒于梅岭,归葬于余干
梅港。
应天寺始建于公元前206年, 汉敕封建造应天寺(忠臣庙),西汉朝(刘邦)为千秋纪念梅鋗大将军所造。应天寺在清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六年重修,最后在光绪十五年将穿斗式木料结构改为穿斗式石木结构。至今二千多年。应天寺一连二进,中间是天井,整个寺庙和天井边檐的长坊、支脚、雀梯均有梅王故事浮雕、碑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为是巧夺天工。应天寺始建于公元前206年,嗣汉敕封建造应天寺(忠臣庙),西汉朝(刘邦)为千秋纪念梅鋗大将军所造。
应天寺在清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六年重修。几经修补,最后在光绪十五年将穿斗式木料结构改为穿斗式石木结构,以防洪水浸浊。至现在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应天寺一连两进,中间是天井,整个寺庙和天井边檐的长坊、支脚、雀梯均有故事浮雕、碑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为是巧夺天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更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宗教政策,当地居士对应天寺再次进行修善。特别是从2002年6月以来,由僧人释佛通住寺四方化缘,筹措资金,带领居士把应天寺进行大整修。
现寺庙内外装饰一新,寺左边新建二幢石砖、水泥钢筋结构三层楼,一楼是厨房餐厅,二楼是神和僧人宿舍,三楼是小殿和钟鼓楼。前面一幢是观音殿,里面安放一尊价值38万元的观音佛像,有一吨多重。
应天寺,整个寺内现有大小铜佛一百多尊。应天寺后山还建了一座老僧人纪念塔。寺门口建有大铁门,四周砌了围墙,上面盖有护墙砖,双龙做脊,看上去富丽堂煌。现前来朝拜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应天寺总占地面积大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经上级有关部门考查,现已确立应天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党和
国家宗教政策的指引下,
梅港应天寺现在正在扩建发展,并日趋完善。
在应天寺右侧准备兴建一座三层的鼓楼,与左侧的钟楼相对称。在应天寺后山准备建造一座大型的“大雄宝殿”和“地堡城”及“购物商场”。释佛通住寺说:“在寺内设有一个慈善机构,把无人赡养的孤儿、无人照顾的老弱病残接到寺内赡养。”这是一件有益社会的大好事。在应天寺的发展规划中,要把应天寺建成一座赣东北第一座佛教宝殿。不但成为本县的旅游圣地,而且力争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旅游景点。
我们坚信
梅港应天寺在各方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下,明天会更美好,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