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桥坟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
良渚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2003年,发现庄桥坟遗址。
2003~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庄桥坟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
遗址特点
综述
庄桥坟遗址,当地俗称“庄桥坟”。遗址四面环河,西为倪家沼,南为徐家浜,东为独山塘,北为坟庵桥河。遗址原为高出周围水田约1米的土墩,经过钻探,遗址西、南文化层较厚,往东、北文化层逐渐变浅,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发现3座良渚文化人工土台,清理灰坑、沟、祭祀坑等各类遗迹100多处,清理良渚文化墓葬271座。
地层堆积
因取土破坏,除发掘区的东南部有一层厚约30厘米的商周堆积外,其余部分耕土层下即是良渚时期的文化层,部分墓葬的随葬品出自耕土中,并被碾碎。有些墓葬仅存墓底。发掘区的地层堆积较为简单,最初是在生土面上堆筑若干座土台,随后土台不断向四周扩大,形成斜坡状的地层堆积和数层松软的黑灰土层。经淘洗,黑灰土层中含有炭化米、葫芦等植物果核。最后因这些堆积使土台相连。这一范围的西侧和西北侧发现一个红烧土的护坡厚达30厘米左右。红烧土呈块状,有些个体较大,长度超过10厘米。这些红烧土应是有意识地从它处搬运而来。
土台
土台,3个,呈东西向排列。土台最初均由黄斑土堆筑而成,其中位于中间的土台1,东西长18.5米、南北宽10.75米,面积近200平方米。在堆筑该土台的第3层下的东半部,由长方形、方形和不规则形的黄斑土块和青灰色土块平铺而成,范围有20平方米左右。在这个范围内的东北角发现1段长40厘米左右的大型动物肋骨,两端都经过砍削。在该土台的西侧与北侧发现有打破生土的沟,这些沟的形成可能与堆筑台有关。位于西边的土台2也发现类似的沟,东边的土台3因发掘面积所限,尚不清楚是否也有沟。
土台形成之后,不断向四周扩大并最后相连。在扩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置了狗和猪的埋葬坑。这些坑应是与构筑墓地或下葬死者有直接关联的祭祀坑。同时发现了表土下开口的东西向墓葬,而且墓内或无随葬品,或只有1~2件随葬品。这种墓葬是否也有类似的祭祀功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为除墓葬以外没有发现其他可判断土台功能的遗迹,推测土台废弃不用后,用作墓地。
墓葬
236座墓葬大部分开口于耕土层下,除M203和M231等少数墓葬外,绝大部分集中埋葬在约1000平方米的墓地范围内。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大小不一。墓坑长1.7~3.35米、宽0.3~1.2米。墓坑最长的M138,长3.35米、宽0.85米;规模最小的M207长0.9米,宽0.3米,墓主是个儿童。少数墓葬有明显的葬具痕迹,大部分葬式为仰身直肢葬。
墓葬分布于3个人工台周围,但土台1的东南部没有发现墓葬。从平面布局看,墓葬大致可分为4个大区。绝大部分的墓葬呈东西向成排布列,每区都有若干排。因条件所限,位于发掘区东部的墓葬区未及全部清理,从遗留的盗洞及钻探情况分析其东部可能还存在着一个墓葬区。
最东面的墓葬围绕土台3分布,墓葬的分布较其他3个墓葬区稀疏,有叠压打破关系的墓葬只有2组共7座墓,随葬品较少,暂时没有发现狗或猪的祭祀坑。
围绕土台1和土台2周围分布着3个幕葬区,而土台1西侧的墓与台2周围的墓因没有明显的间隔而形成有近130座的幕葬区。每个墓葬区都有等级相对较高的墓葬,如东区的M76和M160、北区的M17、西区的M53和M147,这些墓葬的随葬品较为丰富,且出土有玉璧或玉钺等玉礼器。在东区,墓坑的长宽之比较小,即墓坑相对较宽,如M13的长、宽分别为2.5米、1.2米。在北区则埋葬了较多的东西向墓葬,如M128、M164、M167等10墓座。在西区坑的长宽之比较大,即墓坑相对狭长,如M100的长、宽分别为3.2米、0.6米,M138的长、宽分别3.35米、0.85米。
有12座墓在墓坑北端葬狗,在葬具痕迹较为清楚的墓葬内,狗屈肢置于墓坑的东北角或西北角,狗的头骨均朝向墓主的脚端。经现场判断埋葬的狗为驯养的成年狗,大部分墓葬为南北向,墓向大多在160~180度之间,墓主头朝南,面朝东、西或仰面。此外18座东西向墓,分布于埋葬区的东、西、北部,墓主头朝东或朝西,面朝南或仰面,葬式有仰身直肢和侧身屈肢,随葬品只有1件或没有。如M128的墓主为成年男性,侧身屈肢葬,头朝西,面朝南,1件陶鼎置于脚端。M164无随葬品头朝东,面朝南,骨架异常。从葬式和随葬品观察,东西向墓葬的墓主身份或地位有别于其他的墓葬。
每个区域里都有规模相对较大、等级相对较高的墓葬,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不一,反映出当时社会已出现贫富分化,但来自同一血缘不同阶层的人仍可以埋葬在同一区域。
祭祀坑
祭祀坑,在中间土台1的东侧、北侧、西南侧发现4个埋狗的祭祀坑,在西边土台2的南侧发现1个埋狗的祭祀坑。坑的大小基本一致,坑的方向呈东西向或南北向。从狗的骨架观察,应是整条狗置于坑中侧身,四肢弯曲。初步判断这些狗是驯养的成年狗。坑内无其他遗物。如H30,长80厘米,宽30厘米、深10厘米左右,狗的头骨被扭向弯曲的前肢,头向南,背朝东,四肢朝西、
中间土台1的西南方向发现一个埋猪的祭祀坑,H18,坑长90厘米、宽40厘米,深30厘米。被良渚时期的H17打破。H18的东侧和南侧均无墓葬,西侧2.05米处为M182,北侧2.5米处为M137,推测H18可能是这个墓地某次祭祀活动遗留的,而不与某个具体的墓葬有直接联系。该坑呈东西向、猪的骨架保存相当完整,判断为驯养的成年猪,头向东,背朝南,四肢朝北,其中前肢向前弯曲,而后肢向后弯曲。祭祀坑的分布,似乎有一定规律,某一个祭祀坑并非从属于某个特定的墓葬,而是与某个墓地的祭祀活动有关,这在良诸文化中属罕见。
沟
沟,在中间土台1的北侧和西侧发现若干条打破生土的沟。沟的走向为东南一西北向,平面大多比较规整,基本呈长方形,沟壁斜直,平底。沟的大小不等,长2.05~8米,宽1.15~1.7米,填土为青灰色淤泥,除少量的植物杆茎外,无其他遗物。如G9,长4米、宽1.55米、深0.4米,无遗物出土。沟与沟的东西间隔2米左右,而南北只是以低于开口平面20厘米左右的隔梁相隔开。从沟的宽度和深度看,都不是用作防护的壕沟。
灰坑
灰坑,良渚时期的灰坑共有44个,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大小差异很大,大部分出土遗物较少,只有少量陶片。例外的是H31和H70两个灰坑。H31平面形状不规则。坑长7.86米、宽2.79米,深0.23~1.32米。填青灰色淤泥。坑内出土了一些陶片和较多的有机质遗物,有木板、木棍等木器,麻绳、苇编以及葫芦、酸枣、薏芯米、梨等植物果核,还有鹿角、猪、鱼等动物骨骸。其中木板长180厘米,宽24厘米,厚1厘米,修整得相当光洁、平整,用途不详,但体现了当时的手工技术水平。
H70,平面形状不规则。坑长3.7米、宽2.55米。填青褐色斑土。坑内发现1件带木质犁底的组合式分体石犁,出土时呈东南一西北向置于灰坑底部中央,犁尖朝向东南,这与在地层中出土的组合式分体石犁的方向一致。石犁头部分有使用的痕迹。像这样1米多长的大石犁,只有用牛等大型的牲畜才能牵引,后面应有掌辕的人。这件石犁使用时所占用的前后间距有3~4米,据此可以大体估算良渚时期的水田面积。
文物遗存
综述
庄桥坟遗址共出土器物3000多(组)件,还有大量植物果核、动物遗骸等,还出土了1件带木质犁底的分体式石犁及大量保存较好的人骨。在发掘区还采集到1件猪鼻形支座以及夹砂红陶的鱼鳍形鼎、石器残片等。陶器,1500余件,器形有鼎、豆、双鼻壶、壶、篇、罐、盘、盆、宽把杯、纺轮等,以双鼻壶为最多,体现了良渚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石器,主要有钺、簇、有孔刀、锛、犁、镰、耘田器等。钺的形制比较多样,最大的1件磨制,器体很薄,很光洁,通高31厘米、顶宽21厘米、刃宽26厘米、孔径6.5厘米,在穿孔边有一圈白色胶结物。玉器,主要有璧、钺、镯、环、锥形器、坠、珠等。骨角器有镞、锥、靴形器等。象牙器有镯、匕等。木器有篦子。
石犁
石犁通长106厘米,石犁头由三部分组成,通长51厘米、通宽44厘米,犁头的尖端部分呈等腰三角形,有三个穿孔,宽24厘米,犁头的两翼长29厘米,一翼前端宽8.5厘米,后端宽16.5厘米,另一翼前端宽12厘米、后端宽19厘米。两翼各有两个穿孔。这些穿孔应是用于与木犁底相固定。以往石犁头的翼部也曾单独发现过,一般将其称为梯形石刀。木犁底部分长84厘米,其中镶于犁头部分长29厘米,犁头后部残存55厘米,最宽处21厘米,在尾端有装置犁辕的榫口,残长15.6厘米,宽8厘米,深0.8厘米。是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带木质犁底的石犁。
中国最早原始文字
庄桥坟遗址考古工作者在一些石钺上发现了几个排列成序的符号。其表面有极浅的划痕,这些划痕比较集中并非杂乱无章,有些符号单个存在,笔画较多,显得较为复杂,还有几个组成一组,笔画相对简单。从据刻画痕迹描下的符号看,这些单个的符号很像一件件事物,比如旗帜、鱼虫等。出土的两件石钺上的原始文字,正面的6个符号较简单,笔痕较浅,每个符号的笔画不超过5笔,有两个像的“人”字。其余字刻的方法基本一致,说明其刻字方式和笔顺较为规范。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李伯谦认为,这些原始文字不像其他单体刻画符号那样孤立地出现,而是可以成组连字成句。史学界普遍认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约3600年历史,而庄桥坟遗址约5000历史,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这表明当时的先民已达到了一定的文明程度,需要用某种方式来交流沟通,便出现了这类刻画符号。
保护开发
庄桥坟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庄桥坟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东至独山塘,南至幸福河,西至文昌港、庄桥港沿线,北至清溪景区南侧水系,面积693.7亩。项目将分三期建设,涉及现场展示区、研学墓地、湿地修复区、绿地及农业景观、民居改造等内容。
研究价值
庄桥坟遗址为良渚文化的大型聚落址,包括居住区、墓地和农业耕作区,有比较合理、明确的区划。墓葬存在等级差异,对认识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规模和社会组织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庄桥坟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庄桥坟遗址,路程约13.9千米,用时约2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