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论
印度古代的文艺理论总称
庄严论,印度古代的文艺理论总称,主要指诗的理论及修辞学,不过范围较广,可包括无韵律的诗即散文,所以也是一般文学理论。
这一类的书中大部分是论诗的“形体”即形式方面,分析种种修辞格式,也论述文学的体裁
和风格派别。从大约9世纪的《韵光》起,经过新护的《韵光注》,这类著作进而讨论诗的“灵魂”,即诗或文学的
内容和本质。由于对诗的主体或核心究竟应是什么看法不同而分成不同派别。《舞论》是现存的最早的专门著
作,论述戏剧,兼及音乐、舞蹈等。以后,早期著作有 7世纪的檀丁的《诗镜》和婆摩诃的《诗庄严论》。
印度古代文学理论一派的名称。与风格论,味论和韵论共同构成了印度 文论体系。
庄严论的代表著作有婆摩诃《诗庄严论》,优婆托《摄庄严论》,楼陀罗咤《诗庄严论》。
该理论认为诗歌的身体由音和义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需要庄严(装饰)。而音庄严的方法有谐音,叠声等,义庄严的方法有夸张,比喻,双关等。庄严就是音义的曲折表达。
这派理论总结了当时的文学技巧,并认识到了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别,确立了文学的独立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01 14:1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