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贡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独秀峰下现广西师范大学学校舍内;明朝为靖江藩王王府,清顺治七年(1650年)为定南王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建为县试贡院。广西贡院最具规模的时候,有考舍5500间,可供5500广西学子同时参加乡试,因出四名状元而闻名当世。
贡院是
乡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指的是各地秀才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贡院最早始于
唐朝。现今恢复原貌的考舍约六十余间。从清初顺治十四年(1657),广西恢复科举算起,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止,在这座贡院里,一共举行了100场乡试。
广西贡院考场有多条胡同,每条胡同内有一条宽约二米长约三十余米的走廊,走廊一边是墙壁,一边排列著二十多间平顶考舍,每间考舍宽约1.5米,高约2.2米,进深约1.5米;舍内左、右有粉白墙壁,上有瓦顶下铺地砖,唯独前方无门无帘;舍内置平板凳一张、无抽屉平板桌一张,每考舍容考生一名,对号入座。考官不时在各胡同巡逻。
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三年举行一次乡试(恩科另设)。中举人者,各省均有定额。广西的定额,时有增减,道光以后,稳定在45人左右。科举制度又规定,只有举人才能进京参加会考。进京赶考的举人中,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平均每20人中取一名贡士,贡士再经皇帝主持的殿试(有点像复试的性质)后,以成绩分三甲。其中,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都叫进士。虽说举人也可以从政(清末总督岑春煊就是举人出身),不过,进士的前途更大――常话说:“非翰林不入内阁”嘛。所以,只要当上了举人,都会努力去考进士求功名。
如果以简单平均数统计,广西每次中进士举的人数应该是2-3名。但在整个清朝的科举中,广西中进士第的达585人,平均每次约6人,超过平均数一倍。这585人中,有298人是桂林府人,超过广西中进士第人数的一半。在清代乡试中,广西共有5075人中举,桂林府就占了2516人,几乎达到总数的一半。100名解元中,桂林府人占了64名。可见,设在王城内的广西贡院,实在是桂林科举教育的福地,在促进桂林的教育方面,作用确实不小。桂林在清代广西科举史、甚至中国科举史上的份量也实在不轻。
有清一朝,全国共开考112科,产生了112位状元。广西因为明清战争结束较晚,加上太平天国战争等影响,只参加了其中的100科考试,共获4个状元。以各省获状元数排名,广西所取得的状元数量排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之后,列全国第五位。如果以“府”为单位进行状元排列,昔日桂林府当然有骄傲的本钱――广西的这4个清代状元全是桂林人,其中一位还是清朝两位“三元及第”获得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