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公办高校
河池学院(Hechi University),简称“河院”,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
历史沿革
1951年,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创建;
1952年更名为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
1958年2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校名也随之改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
同年秋,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为柳州专区宜山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秋,师专迁往柳州,在原宜山师范旧址复办中师,为广西柳州专区宜山师范学校;
1965年,广西新建河池地区,学校更名为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
1978年12月,在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基础上成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
1994年2月,河池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4月到7月间,经教育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
2011年12月,河池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3年,学校获批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2个广西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学校现有教职工943人,其中专任教师753人,具有高级职称28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截至2024年4月,近五年来,学校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截至2013年7月,学生在中国及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获奖450多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活动中均不小的成绩。在第四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曾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四位。
合作交流
学院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与河池市共建了桂西北少数民族体育传承中心和长寿养生旅游学院,与河池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系,与河池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卓越教师培养”,与宜州区共建“刘三姐艺术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与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成立河池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产业研究院、中国-东盟(河池)网络安全靶场、河池学院数字战略发展研究院。
2021年11月29日,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校合作交流。
2022年5月23日,与广西民族大学开展学习交流与合作对接。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1个广西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广西院士工作站。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3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市厅级项目60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达2653多万元,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76项。
学术资源
河池学院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河池学院对外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其前身是1981年创刊的《河池师专》,1982年改为《河池师专学报》(季刊),2004年6月更名为《河池学院学报》(双月刊)。2000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1998年文科学报在广西高校学报评选中获三等奖。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优秀学报。
截至2023年9月,河池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约108万册、中外文期刊500余种,电子图书160万册,订购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外文学术数据库34种。馆藏涵盖了全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的文献资源,尤其以文学、语言文字、教师教育、计算机、电子技术等学科文献收藏最为丰富。同时,也收集了大量桂西北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等古籍珍藏本和《申报》《民国日报》等近现代报刊影印本。自主开发《刘三姐研究专题文献数据库》等多个自建数据库,收录各类资料11000余种。河池学院图书馆是河池学院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河池市最大的文献资源收藏中心。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校徽形状呈圆形,采用红色、黄绿色、深蓝色和黑色的组合,与铜鼓的鼓面外形是一致的,象征着学校地处革命老区,又展现了团结、进取、热情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所具有的铜鼓文化背景。河池学院的标识是以“河”字和“池”的第一个字母“h”、“c”构成基本骨架和第一识别元素。圆内环上方是采自毛泽东手稿集字“河池学院”的中文字体,下方是“河池学院”英文大写。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黄色字体“河池学院”。
精神文化
校训
修德 弘毅 勤业 致远
学院精神
忠诚执著 求真朴实
1.“忠诚执著”是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和信仰,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求真朴实”既是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坚持,也包含了原来“朴实无华”的词义。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共有南楼丹霞等46个学生社团,涵盖了理论、文学、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六大类。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广西高校“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武术协会和家教协会为广西高校优秀社团。
每年5月推出“社团风景线”优秀学生社团系列展示会,为学生社团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社团每年均举办社团文化节,展示社团建设成果。
学校设有学生联合会,在学院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学联下辖文学与传媒学院、政治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学生会。学联设有办公室、学习部、外联部、文艺部、宣传部、生活部、体育部、纪检部、女生部、网络部等十个部门。
文化建设
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女生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定期组织大学生运动会、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
在全国第一、第二届、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舞蹈一等奖,书法作品分别获一等奖;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成立50周年合唱大赛上获“成人组金奖”;在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汇演中获得金奖;《背篓·瑶人》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首届青年舞蹈节上荣获“优秀表演奖”。
在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三等奖;戏剧《养蚕妹招亲》获得全区大学生戏剧展演一等奖;在中国-东盟“红铜鼓”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中获“优秀成果奖”。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校区情况
河池学院有龙江和金山湖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截至2024年4月,有教职工943人,其中专任教师753人,具有高级职称28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7000人。设有51个本科专业。
龙江校区
该校区位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龙江路42号,占地面积57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36.41万平方米。
金山湖校区
该校区(在建)位于宜州新区,占地面积2450亩,计划投资27.8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项目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9.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用房及配套设施等;二期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满足2万名在校生就学。金山湖花园(一期)项目包含1#、2#、3#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240.34亩,总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3月,项目正稳步推进。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截至2020年12月29日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