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建立于1958年10月,前身为广播科学研究所,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属,由中编办、财政部等部委批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58年10月,广播科学研究所成立。
1994年3月,广播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院。
1998年,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成立,研究院更名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2002年10月,研究院被科技部批准为非营利性科研院所转制的第二批试点单位。
2004年2月,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广科院)受理中心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复组建。
2009年,科技部批复同意依托广播科学研究院组建“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成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究院更名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2014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南方分院成立。
2017年8月,研究院被中编办、财政部等部委批准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2018年3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研究院更名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9月,中编办批准更名为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
2022年5月,联合共建的“电视剧制作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同意设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9年8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有在职人员187人,其中派遣制员工20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80.9%以上,中青年技术人员中97.9%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占全体中青年技术人员总人数的73.1%。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盛志凡
科研部门
据2020年1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设有7个研究所、12个实验室,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所:电视技术研究所、无线技术研究所、有线电视技术研究所、互联网视听技术研究所、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产业规划研究所、测试技术研究所
实验室:广播电视数字实验室、多媒体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实验室、NGB网络开放实验室、视听新媒体实验室、互联网应用实验室、融合接入和分发技术实验室、广播影视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实验室、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检测中心实验室、数字媒体内容保护技术研究实验室、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研究实验室
设备设施
据2020年1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德国罗德与斯瓦茨公司、美国泰克公司、美国安捷伦公司、美国IXIA公司和美国JDSU公司的近200台测试仪表;光缆检测实验室拥有英国PK公司光缆综合测试系统和色散应变测试系统,投入运行的光纤综合测试系统,包括光纤色散测试平台和光纤综合参数测试平台;电磁干扰屏蔽检测实验室,拥有信号源系统和信号分析系统;广播电视软件测试评估实验室平台采用高级语言全数字仿真测试工具CRESTS系列产品和嵌入式应用仿真测试系统EASTsys系列产品;环境检测实验室拥有日本ESPEC高低温湿热试验器。
技术服务
基于研究院在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和系统;卫星和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和系统;高清晰度及3D电视技术和系统;电影数字化应用技术、数字影院技术;高质量音视频压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项目积累,能够提供数字电视系统、高清晰度及3D电视系统、高质量视音频压缩技术等诸方面的系统设计、技术咨询、认证检测服务。
提供数字音频广播技术与系统、无线传输与接入技术、卫星广播技术、广播电视频率规划、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系统应用开发,及开展相关工程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
有线领域面向宽带网络、三网融合、NGB等宏观技术规划,基于有线网络研究相关传输、业务、安全等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可以提供包括有线系统平台设计、有线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系统调试与优化、提供开放式试验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开展视听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的技术方案设计,技术研发,标准研究和咨询、测试服务。
在数字版权保护领域,信息技术研究所建设了由总局批示成立的数字媒体内容保护技术研究实验室(ChinaDRMLab)、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研究实验室,面向新闻出版广电领域提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政策咨询、技术研发咨询、ChinaDRM安全评估与认证服务等。
以软科学研究为基础方向,提供战略性课题研究与分析,技术与经济政策咨询,以及数据和信息服务等。
合作交流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是由广播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广播电视技术行业展览会。
据2020年1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共有来自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出面积超过60000平方米,覆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全馆;展会共接待参观观众30万人次,其中专业参观观众达10万余人,亚洲、欧洲、美洲等海外参观机构达300多家。
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的展览内容包含广播电视采、编、播、传、收、测各类设备与技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编播网络与传输网络建设,数字新媒体,媒体资产管理,高清、3D节目制作等多个方面,汇集了全球范围内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方面的创新成果以及广电新业务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技术。
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组委会主办的专业级、国际性广播影视技术行业研讨会,于2015年3月26日-28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议共有演讲时段近112个,其中专家演讲场次达到70%,共有专业听众7000多人,会场面积3000多平米。论坛根据内容划分为主题论坛和多个分论坛,为产业政策宣贯解读、高新产品应用演示、热点技术交流讨论提供更专业更细分的整体策划服务,论坛主题涵盖广播影视各方面技术领域的专业研讨,论坛形式更加强调业内外人士的交流与沟通。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十三五”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密码理论课题2项,总局立项科研和标准项目29项,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立项32项,院自立项目12项(含学术带头人项目2项)。全年科研项目预验收19项,完成验收3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总局科研项目8项、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27项。获得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突出贡献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1项,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15项,其他各类协会、学会奖9项,科技论文奖25项。当年新申请专利12项,获得专利13项,申请并获得授权的软件著作权76项,获得授权商标登记4项,发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23项。
荣誉表彰
2017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10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7年度治安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
200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共同申请了“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2005年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
资质证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检测中心拥有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颁发的计量资质认证证书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具有承担广播影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可检测、产品性能评估、系统验收测试的能力。2018年10月,研究院互联网视听技术研究所获得《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证书》。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标识是由英文简称“ABS”组合的艺术图案,颜色为红色,中间有多条白色细横线贯穿。
精神文化
工作目标:进一步面向事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内活动
截至2020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先后组织或参加了三八节“守小家 为大家”厨艺摄影大比拼活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科技助老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警民共建“八一”杯男子篮球赛、“我运动、我快乐”长走竞赛活动、跳绳比赛活动、职工拓展培训活动、“激扬青春 凝聚实力”的拓展训练活动、捐助山区贫困小学、冬季徒步行走活动、“霾”不住的爱——爱心助学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活动、春节慰问活动、“学雷锋一条街”活动、学雷锋“科技助老”广电专场活动、羽毛球比赛、无偿献血活动、青春正方向——“两学一做”青年教育活动、老年运动会、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简报、参观“迎接十九大——红色印刷展”等活动。
现任领导
社会评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需求,践行科研使命、强化自主创新,着力攻关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聂辰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