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前身是1942年由爱国侨领
陈嘉庚先生倡议创办的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2006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
办学历史
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原名国立第二侨民师范学校,在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积极倡议下于民国31年(1942)8月创办。
原址在
乐昌县武平乡,民国35年1月迁至广州西村
美华中学执信中学等校继续学习,加入各校的地下斗争行列。
解放后,曾先后改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广州市第二师范学校等,1962年改名为广州市第三十中学。2005年11月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于2006年12月26日更名为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
2023年,荔湾区教育局出台《荔湾区深化中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实施授权制办学模式,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由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授权管理。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学生培育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70平方米,拥有200米环形四跑道和两个标准篮球场的室外运动场、一个室内运动馆。
文化传统
校训
诚毅忠公(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毅——永不言败的坚强 忠——永不动摇的爱国 公——永无止境的奉献)
社团活动
学校秉承“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优良传统,依托强大的优质教育资源,以“社团办学”为特色,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通过多元化、智能化体验教育平台,创设嘉庚特色课程。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天赋,为学生开设个性化教育课程,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有使命担当、有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时代新人。
自2005年提出“同趣教育,社团共进”的办学特色,一路走来,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一直革新自我,以崭新的面貌,收获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果实”。
在“同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用“人人成功 群商教育”来引领学生在社团中共同成长。2014年开始,学校探索“社团办学”模式,组建了几十个社团,尤其以管乐社团班为特色。
据学校副校长杜艳芬介绍,近年来,学校依托“社团办校”理念,将入学学生按兴趣分为管乐、美术、国学等六大类行政班,各班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每周还开展半天社团活动课。杜艳芬表示,这样的办学模式下,学校还会引入专家团队进校支持,管乐社团邀请了星海音乐学院管乐系教师进行指导。此外,上级部门还对相关赛事的展开给予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2009年以来,在荔湾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荔湾教育人开始了教育品牌工程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荔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品牌活动开展,2010年,以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嘉庚杯”优秀学生社团评选活动正式开始,如今已迈进第十二个年头。十余年来,各校学生社团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在充实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提高了同学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技能。社团活动已成为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健全孩子们人格、发展孩子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也充分显示了荔湾学子的时代风貌和青春激情。
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