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清朝广州30户商号集资在
粤北兴建的“总联络处”,经过大批工匠近半年“修旧如旧”的精心修缮,正式宣告首期维护工程竣工。这标志着这座见证了无数珠三角地区商贾北上仁化,抢购“贵有胜洛阳”的“长江土纸”历史的建筑文物精品重新焕发了青春。
一座由清朝广州30户商号集资在粤北兴建的“总联络处”坐落于仁化县长江镇东风街的广州会馆是一座雄伟气派、考究的建筑。长江镇党校的刘森华校长告诉记者,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乙酉年(公元1885年),占地面积1571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主体布局为二进四合院,是昔日到长江镇贩卖土纸的广州商行兴昌号、协和号、正昌号等30家商行为方便做生意,集资兴建的。
年过七旬的刘森华校长说,从清代开始,长江镇便盛产用山中翠竹为原料制成的“贡信纸”、“东庄纸”、“玉扣纸”。用传统手工制作而成的长江纸坚韧、洁白、吸水性强,质量上好,一时闻名海内外,吸引了大量广州地区的商人前来抢购。他们在长江镇大量收纸后,经重新包装后,再用船由长江墟水运至广州、香港等地,远销东南亚各国。
仍完好保留于会馆内的一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向人们描述了当年“广府商贾如云”的盛景:“长江纸贵有胜洛阳。每当二七墟期,绿荷裹饭,客集云,素竹成行,笺排胜雪;北通江右,西接湖南,亦韶郡一大都会也。迄今百十年来,我广属之托业而获益者,利泽源流。”
商号们集资建会馆的目的,主要是为远在异乡的广府商人们建立同乡友谊,起到一人有难,众人合力相帮的作用。广州会馆成立后,商人便多次在此商议如何成立武装队伍保护大额银钱货物安全的事宜。
重修后的广州会馆蕴涵着广府人的乡音、乡情,以其独特的民俗人文气质吸引着众多的学者游客、当年的商贾后代前来探访。记者看到,会馆内墙檐下被大量的精美壁画缭绕。这些壁画全部都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作品,其内容主要为花鸟人物画。虽经百多年岁月沧桑洗礼,这些精描重彩工笔壁画仍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实为会馆最珍贵的遗存。刘森华老人说,馆中原本共有108幅内容各异的清代壁画,但由于历史原因,大量壁画被毁,保存完好的仍有28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