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2011年成立的科研机构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原名: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简称广州先进所)成立于2011年5月,是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是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方向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位于国家战略新区广州南沙区,秉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思想,设立五大研究中心:前瞻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和等离子体跨学科工程中心。重点围绕广州市、珠三角乃至广东省在功能材料、工程生物、智能装备、等离子体技术应用、高端检测仪器装备和两用技术应用等重要领域的科技需求,结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有科研布局和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产业前沿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历史
2011年3月1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签署“加快推进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合作协议”;5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筹建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9月13日,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正式登记注册。
2021年7月21日,“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更名为“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科研条件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坚持“以人为本” 的人才建设理念,经过10年建设,我们已有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全员70%以上。人才引进工作也取得优异成绩,包括国家级人才、专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广州市创新领军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科院青促会、中科院国际访问学者、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创新团队等。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建设有一流的科研平台,其中拥有南沙区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膜材料与膜分离重点实验室,5个广东省工程中心--广东省先进生物医疗器械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膜分离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柔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广东省高效节能脱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生物实验装置定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广州市生物医疗器械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机构领导
科研中心
广州先进所地处广州市南沙区,结合市场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政策优势,与当地产、学、研、政、资广泛合作,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著名学府紧密合作,主要围绕:机械工程、材料化工、合成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及这些领域的技术集成而发展。现已建有: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等五个研究中心。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中心
中心以韩国机器人领域的权威专家、韩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汉阳大学韩彰秀教授为首席科学家,按照“流动、开放、竞争、协作”的原则,遵循“市场导向-技术开发-产品集成-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模式,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技术为主要研究范畴,致力于机器人基础理论、优化设计、驱控技术、视觉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策略等的研究与开发,拟建成串并联高柔性混合与多维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装备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工程化开发基地。
人员构成:中心拥有一支由海内外高素质人才凝聚而成的研究团队,包括“韩国工程院院士”与国家级专家1名,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1名、博士5名,硕士12人,实习生12人。团队人员结构配置合理,专业方向覆盖机器人学、精密设计、电气控制、软件算法、机器视觉、工程测试、项目管理等领域。素质优秀,教育背景良好,是一支以年轻学者为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超强的团队。
平台建设:获批“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1支、“广东省先进生物医疗器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广东省柔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中心2个、“广州市生物医疗器械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
目前主要在研领域:串并联高柔性混合与多维工业机器人;精密压铸行业打磨机器人;高分子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及设备研发;高速高端智能包装生产线研发;VR娱乐机器人;医疗仿真机器人技术研发;多机器人智能协同创新研究;虚实结合遥控挖掘机,合成生物学领域多尺度智能操作设备开发;海洋智慧装备研究;ROV人工智能创新研究。
水科学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围绕生活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展开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三个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技术推广工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离膜材料和膜分离技术,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生态河道修复等,致力于打造一个围绕水文化、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方面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为周边相关企业和上下游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和新技术的快速转化。
人员构成:现有全职员工17人,其中博士7人,3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团队成员均有膜分离与材料研究相关的学术背景,在分离膜项目技术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扎实,创造力强。
平台建设:获批“广东省膜材料与膜分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膜分离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效节能脱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10月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2018年12月参与由“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有机分离膜抗菌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制定并于2019年11月起实施。
目前主要在研领域:膜材料创新性研究方面主要体现为制备高通量、理想截留率同时耐酸碱范围广、耐溶剂范围广、稳定性高的膜材料;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研究开发具有低能耗、抗污染、抗氧化、耐高压和特种分离等性能的膜组件,以及基于膜集成技术的膜过程工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从而达到工程应用所需的浓缩、分离和提纯的目的;研究内容将潜心布局未来的热点研究方向,注重学科交叉,发展基于特种膜的中药绿色制造技术与专属装备研究与开发,摸索“中药药效成分的分子量分布及其空间结构特征与膜材料微结构的相关性”关键科学问题,实现面向中药活性成分精准分离的创新型膜材料与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专注于对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及生物实验装置的自主开发,汇聚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学、精密工程等领域高端人才,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与香港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等在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紧密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面向市场的应用型基础科研和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技术转化,共同推进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人员构成:目前拥有技术顾问3人,博士2人,硕士5人,本科1人,学生6人,共17人。
平台建设:获批“广东省生物实验装置定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主要在研领域:水产养殖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建设、乳酸菌及抗菌肽资源发掘及产业转化、生物进化平台及其实验装置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转运蛋白的底物特异性定向进化研究等方向。
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致力于人机交互、物联网、视频处理技术的研发以及片上网络、绿色芯片及仿生表面材料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仿生智能电极材料:面向柔性电子,从绿色制造和高端应用出发,采用仿生方法致力开发基于一维纳米线和全聚合物的柔性透明电极,因兼具成本低、绿色环保、多功能开关响应等高品质特性,在智能传感器、柔性触控膜、可穿戴电子设备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仿生超滑表面材料: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和海洋装备,研发对多类基底具有超强黏合力、且对多类目标具有长效防污效应、选择性兼具自修复、透明、柔性等特性的高品质超滑表面材料。
精密工程研究中心
精密工程研究中心由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杜如虚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以精密设计与制造和微机电系统技术为两大主要研究方向。中心以机械制造,微纳制造,增材制造等精密加工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光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密技术解决整体方案,为成为世界领先的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不断奋进。精密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支由海内外高素质人才凝聚而成的研发团队。其中,ASMEFellow及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一名,广东省特支计划入选者一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两名。团队人员专业背景涵盖机械工程、微电子、光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目前主要在研领域:
牙科种植体:该项目是2011年12月始至今持续研发并逐步成熟的高端植入式医疗器械项目。现已研发的产品包括: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机加工通用型牙科种植体;世界首创的、基于影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牙科种植体。此外,项目组把相关技术融入口腔临床治疗、伤痛修复、癌症修复和整容等诸多领域,以建立一个医疗器械智能创新平台。于2014年成功获得国内知名上市股权投资机构中科招商集团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风险投资,在中科院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孵化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项目的迅速发展及南沙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专业的三类医疗器械GMP厂房。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表面处理生产线和自动旋转喷砂系统,并购进瑞士408MT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世界先进制造设备,以及各种物理化学检测设备。目前本项目拥有专利71项,占整个中国牙科种植体领域专利的16%;发表高质量论文50余篇。依托本项目,获得“广东省先进生物医疗器械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生物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及“广州市民科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等荣誉。产品已通过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0余项检测,获得欧盟CE认证,ISO13485、ISO9001认证;并申报中国首个口腔创新性医疗器械。
基于多谱成像的静脉增强显示系统: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批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通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幼儿等静脉穿刺障碍人群的辅助诊疗。通过采用多谱成像及图像融合技术而开发出能够保持表皮原色的皮下静脉显示系统,能够克服传统方案存在的色彩失真等问题,展示真实的静脉分布,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帮助,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多孔钛人工骨、关节: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批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该项目主要用于因创伤、感染、老化、肿瘤切除等疾病导致的临界尺寸骨缺损的重建。SLM多孔钛依据人体骨骼设计的多孔结构可促进血管化和骨长入,增加与人体组织的界面结合,为植入体提供长期的稳定性。SLM多孔钛骨组织工程能够克服自体骨移植致供区损伤和异体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缺点,为实现承重区域大尺寸骨缺损的无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考资料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官网.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简介.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领导.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7:39
目录
概述
研究方向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