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简称“广财(GDUFE)”,坐落于
广东省,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2021年)、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的商贸活动日渐频繁,急需大量懂经济、善管理的财经类人才。为解决对此类人才的需要,1980年5月,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向广东省人民政府申请创建广东财贸学院,同年9月获批成立广东财贸学院,学校起始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
1981年11月,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提出将筹建中的广东财贸学院改名为广东财经学院。198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筹建广东财经学院。1983年5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财经学院;同年9月第一批学生入学,由于选定的赤沙地址征地尚未完成,暂借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校舍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瑶台。1984年2月,购得位于仑头的原广州船舶公司技工学校校舍,迁至广州市海珠区仑头办学;同年9月,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
1985年4月,为争取原国家商业部(现商务部)的办学支持,学校申请改名为广东商学院,并于6月正式改名为广东商学院。1986年6月,学校出台科研管理文件;9月,广东商学院迁至广州市海珠区赤沙新校址办学(仑头路21号);10月,广东商学院获得原国家商业部(现商务部)办学资助款2000万元;12月,学报创刊。
1988年5月,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企业管理成为第一个具备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并逐渐形成“法商结合、文理交叉”的办学特色。1989年4月,与清远市政府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设立清远分教处,开创与地方合作办学的先河。1992年6月,学校荣获第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年12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改办为广东法商大学。1993年11月,挂靠暨南大学联合招收第一批自筹计划硕士研究生。
1994年开始,学校与暨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研究生培养积累经验;同年11月,投资项目评估实务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批省级重点课程,是该校获批的第一个省级重点课程。1994-1997年,学校举办新疆企业法定代表人市场经济法规培训,近4万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营骨干接受系统的市场法律知识培训。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学校接受国家教育委员会本科教学工作评价,被评为“合格”。
1999年,广东商学院、三水市人民政府合作兴建广商三水校区。2000年3月,企业管理学科获第一个广东省级重点学科;5月,学校与花都环洋商贸联合举办广东商学院花都学院。2001年5月,改制为三水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本科层次高校实行“公办民助”新机制的二级学院。2004年6月,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三水学院改回“公办”体制的三水校区。
2003年,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签订共建广东商学院大学生综合实习基地协议。2003年9月,正式获批中国第九批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取得5个硕士授权学科点;12月,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企业管理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扶持学科。2004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同年,广东商学院花都学院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脱离广东商学院更名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
广州工商学院)。2005年1月,学校与广州市增城区太阳城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创办独立学院,12月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成立(现
广州华商学院)。2006年,学校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0月完成广州校区北区征地。2007年4月,获批1个广东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重点扶持学科;11-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获“优秀”。
2008年3月,广东商学院通过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财政厅批准调拨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广州校区给学使用;学校于该年成立“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于200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广东商学院被评为广东省文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试点。2010年,广东商学院获金融硕士(MF)学位授予权。2011年,“广东商学院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获批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被确定为省财经类院校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综合改革试点;3月,学校与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共建广东财经大学税务干部进修学院;12月,国际会计(ACCA)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广东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2年,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基础上,成立创业教育学院,负责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项目开发、创业实践的实施工作,负责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日常管理工作;10月,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11月,广东商学院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即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2月,学校与上海
证大集团合办中国首家
微金融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升格成立
2013年6月,教育部同意广东商学院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撤销广东商学院建制。
2014年,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改名为
广东财经大学佛山三水校区。2015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单位,2016年进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行列,并荣获“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17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广东财经大学四方签订共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协议,共同建设全学段办学的佛山校区;6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了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广东财经大学入选。
2019年9月,广东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商务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以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平台,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兼顾,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科研成果。
2020年,佛山三水校区改称佛山校区;7月,广东财经大学加入
粤港澳高校联盟。2021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并以此为契机,立足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智慧学习工场为载体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平台;4月,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落户广东财经大学。6月,广东财经大学与广东省委网信办共建的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揭牌成立。7月,根据教育部公示,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获2021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至此,学校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2022年1月,学校信息学院申报的《人工智能》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申报的《数字媒体交互设计》项目成功获批两个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该基地是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实施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1月,由广东财经大学牵头发起,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共同参与建设的粤港澳高校联盟下的子联盟——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正式成立。
2023年3月12日,广东省工商联-广东财经大学共建粤商学院揭牌仪式举行;4月14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与广东财经大学签订《推动广州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0月26日,广东财经大学校史馆开馆;12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是由广东财经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30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大力发展新文科、新商科、交叉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专任教师近1600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57%,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44%,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比约26%。国家级、省部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聘任校级“南岭学者”4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团队29支,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7支,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9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1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实验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2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与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企业仿真综合运作”课程。学校入选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截至2018年9月,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与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获批为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是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协同育人平台、广东财经大学税收学专业协同育人基地获批为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
2020-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省部以上学科竞赛中共获奖26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5项、省部级奖项130项;文艺、体育竞赛类获奖共20项,其中国际奖项7项、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奖项4项。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1个学科是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学科是“冲补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学科是广州市重点学科。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6月,分别与北亚利桑那大学、埃克塞特大学、西澳大学、科廷大学合作开办了国际商务、财务管理、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税收学、统计学等本科专业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班;与德国歌德学院合作成立了华南地区首家德语培训和德语考级权威机构“广东财经大学歌德语言中心”。学校在德国、新西兰、意大利和阿根廷四个基地建设海外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大学生暑期海外创新创业教育或美育拓展活动;创建国际化师资海外研修基地西澳大学站、埃克塞特大学站、马凯特大学站和佩斯大学站等,学校依托国际商学院建设,以及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良性联动,于2019年7月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大湾区首家“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截至2024年3月,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学校为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国财经院校“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化产学研合作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
中外财经教育联盟、中美省州大学产教融合联合会、
粤港澳高校联盟及其相关子联盟成员单位;是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挂牌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院校、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合作院校、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立项单位、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和“最佳合作单位”,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数字经济联盟。学校歌德语言中心是中国华南地区唯一一家提供德语语言培训和等级考试的官方权威机构。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省级研究平台21个、省级智库4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领域涉及应用经济、法律、财政、科技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湾区创新力提升、数字经济等,形成省市级、校级实体和校级非实体三级互动互补的平台架构。
科研成果
广东财经大学官网显示2021-202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1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有70位专家被聘为省级以上党政部门决策询专家,3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评价研究中心来源智库。与广东省委网信办、省人社厅、省工商联、省财政厅、省政数局、云浮市人民政府、海珠区人民政府、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校政行企深化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法学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829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和省委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84篇。学校聚焦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参与起草地方法规6部,113份研究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9份研究咨询报告获得中央主要领导批示。125份研究咨询报告获省部级及以上党政机关采纳,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财方案”。
学术资源
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是学校正处级建制机构,中心下设1个办公室、《广东财经大学学报》和《法商高教研究》2个编辑部。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设有粤商与广东经济、经济理论与探索、金融与资本市场、财税与公共管理、公司财务与会计、企业与商务经济、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法和经济学等栏目,设有经济随笔、学术争鸣、粤商研究等特色栏目。《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02年,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学报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规范获奖期刊。
《法商高教研究》设有高教研究、学科与专业建设、校外视界、广财风貌等栏目。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83年,由广州校区主馆、佛山校区分馆组成,是学校两大标志性建筑。广州校区新图书馆于2016年1月投入使用,面积3.3万平方米。佛山校区图书馆于2009年3月开放使用,面积2.1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3月,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图书馆藏书503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43万余册。订阅了中国知网、京东读书、万得、Elsevier、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数据库。文献资源以经管法主干学科为特色,覆盖学校全部学科,同时还开展广财文库、粤商文库、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库等特色馆藏建设。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整体图案呈盾形,主色调为广财绿(色标:C92M42Y52K3);图案主要由汉字广东财经大学、抽象的仙鹤图案、三条波浪纹和阿拉伯数字1983构成。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2.40m×1.60m),底色为浅灰蓝色(色标:C26M4Y7K0),旗面正中是校徽,校徽下面是中英文校名。
精神文化
广东财经大学校校训为“厚德、励学、笃行、拓新”。“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品德崇高,人格完美;“励学”语出宋真宗的《励学篇》中的题名,意为勤奋求学,刻苦磨砺;“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努力实践,执着追求;“拓新”为现代用语,意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10月28日。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广州和佛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地处琶洲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佛山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佛山市云东海旅游经济区。
广州校区
广州校区即学校本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广州校区主要有第一教学楼、实验楼、第一综合楼、行政楼、图书馆、北区四栋楼宇等建筑。
截至2020年8月,学校大部分专业实行“2+2”模式,即大一、大二在佛山校区学习,大三、大四在广州校区学习;部分专业四年均在广州校区或佛山三水校区学习。广州校区设置了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会计学院、财政税收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等学院。
佛山校区
佛山校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学海中路1号,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地处风景秀丽的北江之滨,毗邻三水森林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三水荷花世界(国家4A级风景区)、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截至2023年10月,占地面积1683亩,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13000人。佛山校区人才培养层次逐步拓展成为兼具“2+2”模式本科生、全学段本科生和全学段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校区共设立了国际商学院、湾区影视产业学院、研究生院佛山分院、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人力资源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七个学院。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83年,由广州校区主馆、佛山校区分馆组成,是学校两大标志性建筑。广州校区新图书馆于2016年1月投入使用,面积3.3万平方米,楼高8层,融合了“商”的主题,又兼具“斗”的外形,寓意和期望广财学人和学子“才高八斗”。佛山校区图书馆于2009年3月投入使用,面积2.1万平方米,楼高5层,馆内中厅贯顶,外墙装饰有博古架,大门外有西式建筑的支柱和台阶,寓意“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校园新北门
门前设立了树人雕塑,高约6米,以方形支柱元素为空间艺术语言,呈节节高升之态,展顶天立地之姿,寓意熔铸广财形象,塑造大学精神。
校史馆
2023年,广东财经大学校史馆正式落成开馆,该馆位于学校广州校区同德楼一楼,约占900平方米,馆藏400余件历史实物,展示了415幅图片和25条视频,结合多媒体交互等方式,再现学校发展轨迹。校史馆内设有序厅和5个分展厅,分篇章展示办学成就。校史馆还收纳了建校初期的珍贵历史实物,包括重要文件、印章、饭票、校徽、首届学生毕业证等。
榴园广场
榴园广场坐落于学校南校园正中央,广场上立有石榴雕塑,榴园延展到室外,设置了“小榴园”景观,寓意广财人团结奋斗、教师用心用情育人、学生留心留情回馈。
钟楼
钟楼矗立于广东财经大学南北校园衔接处,是校园里的最高建筑之一,传出的声声钟鸣,寓意、展现着广财人凝心聚力的精神气。
侨心桥
侨心桥横跨南北校园,连接学校乐学楼和钟楼。
财源瀑布
“财源”瀑布水池的形状取自玉如意,寓意着将生命之源浸润进校园风光中,表达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
财宝雕像
“财宝”在学校北校园大台阶前,是学校在建校40周年之际推出的吉祥物,该吉祥物共有三种形态,设计灵感分别源自古代神兽獬豸、貔貅和元宝,其中獬豸寓意“智慧、正义”,貔貅寓意“吉祥、聚宝”,元宝寓意“平安、贵重”。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排名信息
广东财经大学位列2024年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22名,中国参考排名31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