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Polytechnic)是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的公办全日制工科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历史沿革
1963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创建,隶属广东省农业厅管理。
1964年2月,学校建成,迁入嘉禾新校址。广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成立,学校划归该局领导,校址迁往广州北郊嘉禾墟原广东生物药厂旧址。
1965年9月,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同意,并向省教育厅、劳动局备案,正式改为半工半读农机化学校(中专)。
1968年,学校因“文革”停办。
1973年,省委批准学校复办。学校暂与省机械学校合并办学,校址在广州石牌南秀村,开设机械制造与农机化两个专业。
1974年,经省委批准,学校与省机械学校分开,校址迁到广州市沙太公路红路埂。为广东省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归省第一机械工业局领导。
1983年,学校开设出版《广东农机校刊》。
1992年2月22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同意“广东省农业机械技术学校”易名为“广东省农业机电学校”。
1994年1月5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将学校定为广东省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2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同意“广东省农业机电学校”易名为“广东省机电学校”。
1998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重点中专学校”复评。
1999年,学校被列为省重点一级学校。
2001年5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在广东省机电学校的基础上设立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5月31日,通过教育部备案。
2011年,学院发起组建广东机电职教集团。
2012年,学校通过第二批“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获得“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称号。
2014年5月,学校入选教育部100所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单位。
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学校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建设期为4年。
2017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2019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学生管理50强”;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
2020年4月,入选首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名单。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4院2部,开设53个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博士学位百余人。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超过3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超过78%,具有3年以上行业企业经历比例超过53%。近年来教师获省级以上荣誉289项,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名师培养对象1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专业领军人才6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2人、省级技术能手17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4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省级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5个、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65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1人,省级及以上名师人才(团队)总数达145人次。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10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一类品牌专业2个、二类品牌专业11个;省级以上优质专业占比达83%;拥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课程24门;获省级以上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48项;获省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4个、省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2个和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10个;7门“智慧助老”课程资源入选教育部推介榜;2项社区教育创新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省级以上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3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在国家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近五年(2019-2023年),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10项,国家三等奖8项,省一等奖123项,省二等奖231项,省三等奖222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类比赛国家级、省级奖励237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广东省首批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首批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4个省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3篇,北大中文核心9篇;横向项目立项39项、技术服务(含技术服务培训)到账经费2797.65万元;纵向项目立项53项、到账经费671.29万元,其中获国家级立项4项;计术交易到款额为6万元;获得授权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60项,外观设计5项、软件著作权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2年9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拥有纸质图书约99万册,有书生及超星电子图书62万余册,纸质期刊1100余种,报纸100多种;期刊数据库2个,博硕学位论文41.67万篇。此外还自建有特色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试题库等文献资源。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1年,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技术应用与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思想政治研究”等。
所获荣誉
2004年5月,荣获广州市2003年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2023年9月,荣获2020—2021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合作交流
2005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澳双学籍国际型人才1300余人和国际教学资质教师21人;数控技术专业开展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SGAVE)项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马来西亚华文院校和泰国企业、职业院校共建鲁班工坊和中国海外分校,面向当地院校师生和中外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近700人次,共建共享15个职业教育标准;2017年起举办短期培养与学制教育结合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八年办学已注册500余人次短期培训生和近250名全日制国际生;与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中国境外组织机构建立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50名教师在境外担任职务和组织学生160余人次赴境外实习。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校徽呈圆形,主体颜色是蓝白两色。校徽内环以学校中文名称首字“广”的拼音首字母“G”作为创意蓝本变形设计。“G”字弧形外部是一个齿轮,代表“机”;内部似绕成的电机线圈,代表着“电”。“G”的上下接通线圈,使齿轮不断运转,象征学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内部的阴影部分像一只涅槃凤凰,象征学校未来充满生机和希望。校徽外环上方是学校中文名称,外环下方是学校英文名称。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学校校徽居中,校徽下方为学校中文校名。
文化传统
修德强能、崇实鼎新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共成立学生社团组织66个。学校推行“六个一”工程,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2018年12月,获评为2018年度广州市老人院“优秀义工团体”;2019年2月,获评为2018年白云区志愿服务“优秀集体”。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