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之初,许多中国人正是通过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认识了苏联的集体农庄,认识了苏联人民的生活,乃至认识了整个苏联。人们憧憬着“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而那“明天”应该就像电影所展示的那样幸福。
该片是苏联著名导演伊凡·培利耶夫(Иван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Пырьев,1901-1968)在1949年拍摄的,按照俄文原名直译,应该是《库班的哥萨克》(库班指俄罗斯南部库班河流域,那里是哥萨克的故乡,也是俄罗斯重要农业区)。培利耶夫是一位擅长以音乐喜剧片来反映新生苏维埃国家人民生活的导演,早在1938年就以《富裕的未婚妻》获得过当时苏联的最高奖励――列宁勋章,后来又拍过《拖拉机手》(1939)、《养猪女与牧羊郎》(1941)、《西伯利亚交响曲》(1948)等多部音乐喜剧片。《幸福的生活》受到新中国观众的广泛欢迎绝非偶然,那既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因为影片本身故事“喜”,音乐好,“导”得好,“演”得也好。
培利耶夫执导的几部音乐喜剧片,“女一号”几乎都由苏联著名人民演员玛丽娜·拉代尼娜(МаринаАлексеевнаЛадыниа,1908-)扮演。十多年间,电影里的女主角由拖拉机手、养猪女等稚气少女变成了《幸福的生活》里集体农庄主席这样的成熟女性,但劳动妇女健康、纯朴、开朗、热情、朝气蓬勃的本色,却“一以贯之”地保留下来。正是从拉代尼娜所扮演的这些角色身上,新中国观众发现,不依赖脂粉,女性也那么美丽。《幸福的生活》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产生过积极而且十分深刻的影响。
作为音乐喜剧片,电影音乐自然非常重要,《幸福的生活》是由苏联著名作曲家伊·奥·杜纳耶夫斯基(ИсаакОсиповичДунаевский,1900-1955)作曲的。影片中《丰收之歌》《从前你这样》《红莓花儿开》和《歌唱幸福》等插曲是既受群众欢迎,又得到文艺界人士赞许的好歌。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红莓花儿开》的抒情,加上《丰收之歌》的欢快,成就了电影“幸福的生活”。歌曲词作者之一是苏联著名诗人穆·甫·伊沙阔夫斯基(МихаилВасилиевичИсаковский,1900-1973),他作词的另一首歌《
卡秋莎》也既受苏联人民喜爱,也为中国人民所熟悉,伊萨可夫斯基并因此获得1943年的斯大林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