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歧视(英文:Ageism),指一种认为老年人是生理或社会方面的弱者,并因此而歧视老年人的观点,源自持有人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年龄歧视可以是偶然的,也可以是系统性的。这个词最早见于1969年,由美国老人学家Robert N. Butler用来描述对老年人的歧视,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归纳在同一模式下。
中国式年龄歧视,指一种认为年轻人在知识经验上不如年长者,在职场上,为了保证年长者的利益,利用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压制优秀的年轻人。将年龄、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的相关错误地看成一种必然,以年龄论能力,为了年长者的利益,压制年纪较轻者。
比如在美国,每5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人的年龄在55岁以上,而根据美国
退休人员协会的统计,接近65%的劳动者称自己曾经历过年龄歧视,其中58%的人相信一旦年满50岁,就将体验到形形色色的
歧视。美国均等机会委员会的报告则披露,劳动者提出的控诉中,约有1/4与年龄歧视相关。
说到有关禁止年龄歧视的立法,在国际上早有先例。美国1967年就禁止招聘年龄歧视,俄罗斯的居民就业法明文禁止雇主在招聘启事中列出的年龄限制,英国甚至禁止有年龄暗示的字眼,德国在2010年就颁布实施禁止年龄歧视法,还鼓励老年人“半负荷就业”……
而我国,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延长退休年龄的大背景下,更应立法消除“年龄歧视”,净化人力资源市场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让男女老少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不再受就业年龄歧视,真正做到“选人不拘一格,用人各尽其能。”从而提高社会总福利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袁孝冲)
年轻人也并不是年龄歧视的绝缘体。不少心理学研究都发现,职场上的
小鲜肉经常被扣上“懒惰”“傲慢”和“不负责任”的帽子。
更有趣的是,根据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丽莎·芬克尔斯坦等人的研究,其实年轻人在职场中的受到的来自同事的歧视比中老年员工更严重,而这些不公平的预判会让他们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变得趋于回避和充满戒心。
55岁的嫌弃25岁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25岁的逆向歧视55岁的“半截身子埋在土里”。职场中的年龄
鄙视链似乎是条循环的“莫比乌斯带”,一老一小都可能成为弱势:年轻人可能因为被认定“缺乏经验”而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年长的老员工则可能难以得到提拔或找到新的工作。
你是不是也觉得,四五十岁的人在
互联网方面比较迟钝,而年轻人对高科技一玩就上手?换个角度,你是不是倾向于认为,年轻人容易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而年纪大的老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兢兢业业、踏实可靠?这个时候,你就已经入了“年龄歧视”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