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生活
玛格丽特·杜拉斯著中篇小说
《平静的生活》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中篇小说。
内容简介
维勒纳特一家因为债务问题来到法国外省一个叫布格的地方,维勒纳特先生原来是比利时一家小城镇的大法官,因为替自己的妻弟挪用公款又无法按时偿还而潜逃到法国外省,他们在布格有一所住房。他的妻弟纪热姆在巴黎负债累累后也跑到了布格。维勒纳特夫妇有两个孩子:女儿弗朗苏,二十五岁;儿子年龄较小,叫尼古拉。故事开始时,弗朗苏已经是一个叫蒂埃纳的年轻人的情妇,尼古拉也已经结了婚。全家人过着平静、乏味的生活。悲剧发生在八月的夏天,故事的叙述者弗朗苏告诉弟弟说他的妻子克莱芒丝与舅舅纪热姆偷情。就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两位男人动起手来,结果纪热姆被尼古拉一拳打成重伤,他呻吟着回到家里,尼古拉远远跟在后面,弗朗苏冷漠地目睹了这场争斗。纪热姆回家后就卧床不起,伤情越来越重,他在床上呻吟不止,央求家人替他叫医生。全家人对他的叫喊不理不睬,最后还是弗朗苏受父亲之命到邻村找了一位医生,并谎称说纪热姆是被马踢伤的。医生看了伤情,认为纪热姆已经无可救药。纪热姆经历了临终前的痛苦折磨,挣扎了十天后一命归天。在纪热姆下葬的前一天,克莱芒丝决定留下儿子诺埃勒离开这个家庭。从此,家庭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和谐,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就在大家也都感到生活就是如此这般的时候,家里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就住在弗朗苏家隔壁。她就是尼古拉原来已经订婚的未婚妻,名叫吕丝,尼古拉后来娶了克莱芒丝,才不得不和她分了手。她这次回来旨在与尼古拉重续旧情,因为尼古拉也一直爱着吕丝。可是就在大家觉得水到渠成,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时,弗朗苏却发现,尽管吕丝对尼古拉情深如故,却对蒂埃纳暗送秋波,为之倾倒。吕丝这种与日俱增的恋情在全家人去利索勒河畔野餐时表露无遗,可是蒂埃纳好像根本没有察觉吕丝的这番情义。他宣布将要离开此地一段时间,他的决定让吕丝悲伤不已,从此再也不到布格来了。吕丝的这一决定却引来了尼古拉的无限烦恼和悲伤。故事也许由此发生了转机,尼古拉不堪感情折磨,卧轨自杀。故事的第二部分就发生在尼古拉死后,弗朗苏独自一人来到大西洋岸边的T城。弗朗苏来到这个海滨城市,一个人每天不是待在海滩上沐浴,就是躺在旅馆的床上发杲。她利用这段时间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讨去,细想起来,两个亲人的死,都很与自己有关,自己实在是难辞其咎。就在她度假这段时间,相遇了另外一位男人,那人整日向弗朗苏示好,而她的态度则是模棱两可。有一天,那位男子要去危险海域游泳,弗朗苏是位游泳好手,她知道那里危险,就警告那位男子别去。可是他不听劝告,还是扑向大海,不久那位男子就不见了踪影。弗朗苏既没有出面相助,也没有把那男子遇到的险情告诉其他人。几天以后,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这位男子的尸体。弗朗苏却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她亲眼目睹了那位男子的失踪,于是人们向她发出齐声责问,她也不愿意辩解。人们都把她看作魔鬼,避之唯恐不及,旅馆老板也要求她离开。
小说的结尾是弗朗苏经过了内心的反复斗争返回家中,回家的路上,她又在一家路边小店里住了三天,她想给蒂埃纳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让他有自由选择她或者吕丝的权利。蒂埃纳已经做出决定,他将继续留在布格,留在弗朗苏家里并娶她为妻。
创作背景
杜拉斯说写作是“一种死亡”,其写作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死亡的抗争,即在写作这种独特的死亡方式中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使其成为一种积极的死亡观照,作家在不停的写作中实现生命的价值。杜拉斯在首部小说《厚颜无耻的人》牛刀小试之后,迎来了《平静的生活》在1944年的问世。
书中的死亡描写也或多或少与作者的经历相关。1941年,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第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死了;1942年,她最钟爱的小哥哥保罗在印度支那死去。这两个至亲之人的死亡对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打击非常大,亲人死亡的痛苦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因此,1944年杜拉斯所写的《平静的生活》也难免受到了这种丧亲之痛的影响。
人物介绍
弗朗苏
“我”弗朗苏是故事中的主角,同时也是叙述者,也就是说“我”在叙述关于“我”的故事,因此,可理解为同故事叙述。同故事叙述,叙述者不仅向读者交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往往决定了读者目光的聚焦点,甚至干涉读者对情节与人物的判断。同故事叙述是有意识的美学抉择的结果,绝不是直抒胸臆的自传的标记。
故事叙述者“我”是一个观察者,读者通过追随“我”的眼光,看到了维雷纳特一家的不幸与矛盾,看到了各个人物的行为与做派,看到了T市海滨浴场发生的事情,甚至直击“我”的内心世界。“我”就像一个取景框,故事与“我”纷繁的思绪靠着这个取景框移步进入叙述视野,得以层层展开形成平衡结构。同故事叙述者“我”同时是一个引导者,在展开人物故事的关键转折点时,“我”总是毫不迟疑地告诉读者“我”的判断。如尼古拉跟露丝在一起后便开始着手实施他的各种计划时,“我想他是打算和露丝·巴拉格结婚’,“这是他一厢情愿,她肯定没有这个想法”。
尼古拉
杜拉斯笔下的尼古拉具有一种男权世界里刻意贬低的女性气质。这个高大强壮的男人心理非常脆弱,一旦受挫就选择死亡,做出了和安娜一样的举动—卧轨自杀。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该作是一部集中描写死亡的作品,写尽了人世的死之痛,生之厌。小说以谋杀、死亡来贯穿全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孩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状态。女主人公在感受他人死亡、自己准备自杀的体验中,完成了对自我生命意义的寻找。
弗朗苏了解到人死后的虚无,人生命的不可重复性。在文中弗朗苏一次次写到她对弟弟的肉体和精神之爱,他美丽的眼睛、健壮的身体以及阳光般的笑容都在她的回忆里不停出现,可是弟弟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最美好的一切都将灰飞烟灭。曾经冷漠地对待舅舅之死、陌生人之死,认为死不过是人生必然过程的弗朗苏,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弟弟尼古拉,却再也拿不出一点曾经的轻松与冷漠,只剩下失去生活重心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尼古拉躺在铁轨上,人们不敢将他抬回我们家。九月的晨曦中,我和蒂耶纳奔向河谷。这三块支离破碎的肢体曾经就是我的弟弟尼古拉。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会这样死去,惨不忍睹。怎么能想到呢?围着尼古拉的尸体痴痴呆呆地哭叫,奔跑了几个小时的难道是我吗?难道我真的忘记了他的死是我早就料到了吗?”在尼古拉死后的日子里,弗朗苏不断追忆弟弟尼古拉,她深深体会到死亡终结了一切,无论是善良美好的生命还是十恶不赦的生命,最后的终结都是死亡;而且死亡的来临是如此的猝不及防,人在死亡而前是如此的软弱无力。
艺术特色
风格
就故事本身而言,这并不是一本充满悬念和刺激的凶案小说,可就在毫无悬念的故事里,无处不在地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死亡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小说主人公弗朗苏的生活。文本呈现了这个女孩在青春的岁月里,如何在死亡的阴影中完成对真正自我的寻找。作品主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写女主人公弗朗苏在海边面对死亡时的所思所想,把一个年轻女子的内心世界完全袒露在读者而前,这就比第三人称的描写方式更深入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叙写角度,把主人公超越时空界限的思绪、回忆、愿望、想象重叠交错的过程,通过独立的散文诗式的段落表现了一种破碎分裂的美。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成长历程。
全书建立了一个完全自由的艺术空间,现实、想象、回忆、幻觉混杂在一起重重交错;人物不再是小说的中心,尼古拉、热罗姆、蒂耶纳、露丝、克莱芒丝、父母都失去了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我”的心理叙述来表现,而这期间又杂揉进了“我”对他们的幻想与回忆。以蒂耶纳为例,不知他从哪里来,也不知他为什么来,更不知道他以前的一切,有关蒂耶纳的描写都是通过“我”的叙述,从现实到想象,从想象到思索,再从思索到幻觉,让读者无法对蒂耶纳有一种清晰的认识。作者对蒂耶纳以及其他人物的隐没身份的叙述话语让读者陷入了困惑。
结构
小说以“我”弗朗苏“在比格—离开比格—回到比格”为叙述轨迹,形成了一个圆形形态。在这个圆形的故事形态中,以“我”为中心,一方面叙述一家人的境况和遭遇的不幸,另一方面则深入展示“我”的内心。这两条主线可以看作独立的平衡结构,第一条主线属于转变类故事,第二条主线则有完整的叙事线路。两个平衡结构相互交融,但是它们在时间层面上的推进并不是完全对应的,这就形成文本的张力和趣味。小说开篇便交代了故事发生在比格农庄,弟弟尼古拉将舅舅热罗姆殴打至死,原因是“我”对舅舅和尼古拉妻子的不伦关系的告发。从一开始,维雷纳特家便被死亡笼罩着,它注定是不幸的、失衡的。但是此时“我”的内心却是平静的。“我”认为舅舅这个“东西”罪有应得,因为他花光了我们全部财产,让我们从上流社会跌落下来,并导致“我”未出嫁,多年孤身的尼古拉弄大克莱芒丝的肚子而不得不娶她。舅舅是所有不幸的根源“死了算什么,作为我们自由的开始”。接着克莱芒丝离开比格,尼古拉与露丝热恋并开始他的长远计划,“我”与情人蒂耶纳在一起,虽然父母变得有些神情恍惚,但是整个家庭显示出复归平静的迹象,而“我”的心情却由平衡转向失衡。克莱芒丝的出走触动同为女性的“我”,让“我”联想到家庭的种种混乱。更重要的是“我”察觉到了尼古拉对我的隔膜和露丝对蒂耶纳的非分之想。至于蒂耶纳的想法“我”是无法猜透的,因此‘我”感到不知所措。事实上“我”的感觉是对的,露丝的移情别恋导致尼古拉最后选择卧轨自杀。故事结构与“我”的内心世界都达到了严重的失衡。看着尼古拉那支离破碎的尸体“我”号叫着奔跑几个小时。家庭就这样,像极尼古拉的尸体,被死亡冲击得支离破碎“我”决定到T市度假。在面对大海的独自思考中,在自责与肯定自我的矛盾情绪、内心平衡与失衡交替的轮回中,“我”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并从弟弟和舅舅的死亡阴影中走出来。恰恰此时,旅馆一名男子为了向“我”示爱而下海游泳并溺亡。当其他人指责男子的死是因为“我”的不作为时“我”却不受其死亡的困扰并坚持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对的。最后,“我”回到比格,在智者克莱芒的指引下,怀着勇气和平静的心态,回到家中面对蒂耶纳,获得和蒂耶纳结婚的完满结局。故事的结构和“我”的内心世界复归平衡状态。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完结了。
作品影响
《平静的生活》奠定了杜拉斯灰色的创作基调,成为其初期创作的几部代表作品共同特征,并开启了杜拉斯一生创作的灰色情感序幕。
作品评价
户思社:杜拉斯在把《平静的生活》分为三部分的同时,并注意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和衔接。这就使小说本身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同时由于这部小说注意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结构,而减少了对法国外省自然风光的描写。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情节,小说中人物本应细微的心理描写也少了许多精彩之笔。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57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1:3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