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街道,隶属广东省
惠州市龙门县,位于
龙门县东南部,东临
博罗县柏塘镇、北靠
东源县锡场镇。辖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7月,平陵街道常住人口3.9万人。
建制沿革
1952年,划
河源县的黄沙、山 下、翁坑、晨光镇乡、平陵圩,与龙门县的茅东乡组成,称龙门县第五区。
1957年,称平陵乡。
1958年,称平陵公社。
1983年11月,改称平陵区。
1986年12月12日,称平陵镇。
2017年10月12日,广东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龙门县平陵镇,设立平陵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平陵街道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平陵社区金龙大道9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平陵街道位于
龙门县东南部,东临博罗县柏塘镇、北靠东源县
锡场镇。辖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
气候
平陵街道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人口
截至2021年7月,平陵街道常住人口3.9万人。
经济
2017年,平陵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8.99亿元,同比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2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7.3%。税收完成1.7亿元,公共财政预收入65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万元,同比增长14%。
2020年,平陵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734万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27307万元,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35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工业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95.3%;工业技改5689万元,同比增长223.1%;基础设施投资2.21亿元,同比增长404.4%。2020年总税收完成59831万元,同比增长23.77%。本级税收完成16731万元,同比增长19.54%。
交通运输
平陵街道西接龙门龙城、东临博罗县公庄镇、北靠河源市东源县,省道S244、国道G220、韶惠高速、武深高速和即将建成的惠龙高速穿境而过,距离广河高速公庄、路溪出入口分别17千米和15千米。距惠州68千米,距广州市120千米,距深圳130千米,距离珠三角各个港口、机场均在1.5小时车程内。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平陵街道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1.6%,街道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社会保障
2017年,平陵街道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居民27634人,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居民8049人,领取养老待遇4621人。为小塘村失地农民办理了社保。受理城乡低保和因灾临时救助326人次,发放救助金95万元。
乡村振兴
2022年,平陵街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总数共41个,估算总投资约694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农房风貌、巷道硬底化、四小园建设、公共空间改造等。路滩村新鱼塘,山下村新围、对门村小组三个示范试点村在改革试点过程中,在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基础上,还注重村庄整体风貌的提升。示范点整村沿袭客家传统,在新建房屋样式中选择客家风貌,外立面以淡黄色为主色调,灰黑色砖块为墙裙,灰黑色的假坡屋顶和墙裙相呼应,构成农房风貌。
基础设施
2022年,平陵街道实施了2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共计投入约5880万元,涉及 10个行政村,覆盖25个村小组,配套建设管网长度28公里,覆盖户数1789户,服务人口8528人,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79%。
历史文化
平陵街道因该地多丘陵,集镇处低平,故名平陵。
平陵主要以客家人为主,客家饮食文化独树一帜,以鲜、辣风味著称,具有当地特色的“全牛宴”“双蒸鱼”“手工肉丸”等佳肴吸引八方食客。平陵民风纯朴、崇文重教、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龙门县“文化之乡”的美誉。
平陵山下村白芒坑革命遗址生态资源良好,革命史迹丰富。现有“红四师”休整遗址和白芒坑人民抗击日军遗址、白芒坑人民武装成立旧址等,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所在地。
风景名胜
龙岩寺始建于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已经有280多年的历史,香火旺盛,是龙门县最大的佛教寺庙。有“红四师”休整遗址和白芒坑人民抗击日军遗址、白芒坑人民武装成立旧址等,曾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部所在地。
著名人物
彭九龙(生卒年不详),平陵彭屋人,九龙桥兴建者。该桥在茅冈东角约紫苏浑(今平陵相思潭),此处位于博罗、河源、龙门三县之冲,过去无桥,交通甚为不便。清乾隆三十八年(1763年),彭在该处建石桥,工程未竣,病故。其妻肖氏承夫遗志,不惜重资,命子远光、远明购石继续兴建。数年后,终于建成长20余丈,宽5尺多的石桥。乡人感其义,将该桥取名为九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