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钱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
平钱是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即一文小钱,又称小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2.4—2.5厘米,重约3—4克,又有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
基本介绍
唐至五代末所铸钱币的通称。包括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二十四种。见宋董逌《钱谱.平钱》。
代表钱币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是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乾封泉宝
唐朝开元之初,在货币方面主要是私铸问题。尽管法律规定“盗铸者死,没其家属”,但是“私钱犯法日蕃”,“盗铸渐起,而所在用钱滥恶”。“则天长安中……自是盗铸蜂起,滥恶益众。江淮之南,盗铸者或就陂湖、巨海、深山之中,波涛险峻,人迹罕到,州县莫能禁约……亦堪行用”。钱币私铸并非唐代特有,唐以前有之,汉代为重。可是唐前期私铸的缘由与前代不同,以前发生私铸、滥铸情况,均是由于封建帝王遇到财政危机时实施货币贬值政策,官府首先铸造不足值恶钱所致。民间仿铸牟利,造成“钱益薄小,百物踊贵”。自唐高祖铸开元以后,直到唐玄宗光天之际,只有高宗铸“乾封泉宝”提高名价,变相贬值,其名义价值并没有高于实际价值。“私钱”和“法钱”相比,不具备无限法偿的权力。在“法钱”轻小的情况下,大量的“私钱”能在流通中被人们接受,而且未造成“物价踊贵”的后果,这个事实说明了在唐前期私铸的背后,早已孕育着钱币匮乏的萌芽,只不过还没有成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乾元重宝
“乾元重宝”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开始铸行,到从唐代宗“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一起退出流通领域,也就短短五年时间。铸钱史刘晏在执行新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各种钱币的自身实际价值,在收到统一币制的效果时,“乾元重宝”。重轮乾元钱被驱逐出流通领域,而“开元通宝”钱本身又成了大钱,市面价格提高到三倍以上,货币仍然继续贬值,物价仍然居高不下,直到唐德宗“贞元”末年,由货币贬值造成的好物价才基本降下来。
大历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中国最早的年号元宝钱。唐朝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西北地区地方铸币,中原比较少见,面文旋读,直径为2.3厘米,重约3克,制作粗陋,铜色昏浊,隶书“大历元宝”四字旋读,书体朴实有力,有大小两种样式。 如今存世量已较少,古泉珍品。
建中通宝
币的一种。唐德宗李适,建中年间(公元780--788年)西北地区 地方铸币,中原地区极少发现,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有出土,钱体薄小,文字晦漫,铸工草率。“建中通宝”四字隶书 旋读。版式有大小两式。如今存世量已极其稀少,价格颇高。 建中通宝收藏价格参考:
建中通宝 隶书小平 大样 1200元
建中通宝 隶书小平 小样 800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18:2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代表钱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