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符合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和经济要求的储量,也就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储量。它是发展地区采掘工业和制定计划、规划的依据。
含义
储量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最终成果的集表现。它是指地下埋藏着的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数量.是由已被查明的煤层面积、厚度、容重相乘而得。对不同的勘探阶段,由于勘探程度不同对煤层的稳定性、厚度、结构、煤质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程度也不同。随着勘探工作的进展.对煤层的了解不断加深。圜此对煤炭储量的控制也逐步地精确。根据对煤层勘探研究程度的高低。通常将煤炭储量划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储量划分级别后,一定级别的储量就不单纯是数量概念,而且指明了它的勘探程度。
矿井
储量根据工业要求,按开采技术条件以及矿产被查明的程度、矿井总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即平衡表内储量和尚难利用储量,即
平衡表外储量两大类;在能利用储量中还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类;而工业储量中又分为可采储量和设计开采损失量。
平衡表内储量简称表内储量。指一定地区范围内,符合目前矿山企业生产技术和经济条件要求、可利用的储量。在中国矿产储量表中,相当于累计探明储量或保有储量(即累计探明储量减去历年开采、损失的储量)。在俄罗斯,平衡表内储量为A+B+C1+C2级(相当于中国的探明储量);在美国相当于探明储量加推测储量。它是发展地区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基础,并为规划、计划与设计地区工业生产规模与布局的依据。
在我国,平衡表内储量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工业储量指平衡表内的储量中A+B+C级储量的总和。它可以直接作为矿井设计和投资的依据。其中,根据可以采出的程度分为可采储量和设计开采损失两部分。远景储量指平衡表内储量中D级储量。由于被查明程度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勘探提高储量级别后,才能被利用。
平衡表内储量统计
为了使煤田开采遵守合理的程序,每个矿山企业要进行平衡表内储量的统计工作。
对煤炭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可以给矿山企业和上级组织提供统计初期和期终时的平衡表内储量状况的资料,以及平衡·表内储量按开采的准备程度的各类煤量情况。根据这个资料,按上述各类煤量要求,可以确定矿井生产的保障状况(月数、年数)。
在储量的动态变化报告中,应反映储量在统计期内,由于部分煤田的开采、补充勘探、井田边界的变化、地下煤炭的损失、储量的重新计算和鉴定等原因,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根据地质测量文件(测量平面图、专门的储量计算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进行各类储量(平衡表内、平衡表外、工业储量、开拓煤量等)的计算及其动态变化的统计。
煤矿地质测量科负责进行煤炭储量的统计工作。矿长应对储量统计状况负责。生产联合企业的地质测量处负责对各矿的储量统计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矿井设计中,经国家储量委员会批准的矿井技术境界内的储量是矿井的原始平衡表内储量。
原始平衡表内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煤炭已采出,开采煤炭损失,以及由于补充勘探和储量重新计算而发生的损失, 由于煤层厚度、计算面积、煤的容重和煤的质量等与国家储量委员会所批准的数据发生偏差,发现因技术—经济原因不宜开采的储量;矿井技术边界的改变。
得到国家储量委员会批准的储量计算书和相应的文件后, 由于补充勘探(重新计算)使原始平衡表内储量发生变化,应由矿地质科进行统计核算。
一般情况下,采出煤量是指从煤层采下和运至地面,并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
通常,是根据煤的自然分层和夹矸层的实际厚度,按照采矿巷道中的测量数据和地质测绘图、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和其它资料,来确定测量产量值,因为这些夹矸层按照国家储量委员会批准的煤层厚度标准已计入了平衡表内储量。
储量注销应遵照国家矿山技术监察委员会1970年4月14日批准的《矿山企业有用矿产储量注销规程》进行。
由于矿山开采和补充勘探,而发现的在技术经济上不宜开采的储量有:
这些储量应当从企业的储量构成中注销,而不计入煤炭损失之内。
改变储量勘探等级,应根据补充勘探资料和国家储量委员会更新审批的意见,由地质部门决定。
将低级储量提高为高级储量,由矿地质科根据生产勘探资料和开采的实际资料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