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祥村为方祥
乡政府所在地,村住地海拔895米,辖7个村民小组236户799人,其中,男427人,女372人。行政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7.87亩(田面积744.87亩,土面积243亩),人均耕地1.24亩。2010年全村人均占有粮35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业和外出务工。
基本情况
雷公山腹地的平祥苗寨是方祥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40多公里。平祥寨脚是清澈的乌迷河,寨头是层层梯田,山上林木葱茏。算得上山青水秀的村寨。而这里的高排芦笙、芒筒王比这个村寨还古老。相传在虾甬北堆有三兄弟,名字分别叫Doud(兜)、Hliaod(肖)、Daod(刀),都长得魁梧剽悍。这天,他们三兄弟带着猎狗到月亮山打猎,野兽们都在朝着西边跑,他们追呀追,追了六天五夜,到了雷公山上。他们兄弟正在猜测这是什么地方时,两只猎狗衔着两团浮萍跑了过来,他们兄弟一看,觉得有浮萍,必然有河水或水塘。于是,就随着狗下山寻找河水。顺着河水到平祥,觉得这地方山清水秀,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如今这里已经发展到198户806人。
三兄弟安寨后,还是回去虾甬北堆开亲。在年节时,也还要回去打制芦笙。这种芦笙一副有四把或三把,即公母芦笙、主芦笙和副芦笙各一把。每把芦笙都有六管,其中最小的一把,是芦笙吹奏曲的主乐器,为主芦笙,是六管吹奏。副芦笙有三管可吹奏,公母芦笙为两管和一管可吹奏。这种芦笙小者高可达丈余,公母芦笙则达两丈,是名副其实的“高排芦笙”。芦笙声浑厚洪亮,声振山谷。
高排芦笙还有一个配音桶,是用枫木挖空而成,长约1.5米,大如木水桶,因之又称为芒筒王。芒筒王只安一个弹簧片,是一个超低音配音,芒筒王是在芦笙场地下挖一个坑来放置。吹奏芒筒王时,可以使人们感觉到芦笙场的地下在颤动。这个芦筒王也是配合芦笙一齐吹奏,以增强芦笙音质感染力。
在平祥苗寨,候鸟是图腾动物,枫木是图腾树,都象征苗族的祖先。芦笙是鸟音,象征候鸟图腾,它和用枫木打制的芒筒王可以带人们的灵魂回到祖先居住地。最初这里人们在踩芦笙时,背着草鞋。表示先祖们跋山涉水的艰辛,而且以后死后仍穿着草鞋回到祖先那儿去。
平祥村的芦笙只能在过苗年和吃鼓藏时吹奏。苗年分为头年、大年、尾年。其中,头年又称小年、放牛节,于农历九月第一个丑日过,意思是秋收后放牛出圈上山吃草。大年于农历十月的第一个龙天过,这是最热闹的节日,不管你在天涯海角,都得回来。大年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踩芦笙,在太阳要西斜时,人们从家中涌向芦笙场,这时芦笙场上响起了那浑厚嘹亮芦笙声。姑娘们头戴银角,身着镶有不同花纹银饰品、自己精心刺绣的衣服和穿着百褶裙在母亲或嫂子的护领下,姗姗来到了芦笙场,唱着酒歌,互相牵着手的老太太们和老大爷们赶来了……。芦笙场上围满了观看的人,芦笙场内领头的是系着长长红布的四杆芦笙和芦笙手们,跟在芦笙手后面的几排踩芦笙的队伍:最外面一排是穿着盛装的姑娘们,跟着里面一排是着便装的少妇,里面第三排是老太太的队伍,再往里分别是踩着歪步的老大爷们和小伙子们,小孩子们则跟在少妇的队伍后面。踩芦笙队伍中,最核心当属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站在场边观看的人们在品评姑娘们的美貌、服饰。嘹亮高亢的芦笙声把人们带入一个欢乐忘我的境界。尾年是最后一个年,意思是过完这年节后,人们就开始上山做活了。
交通现状
乡政府驻地平祥村距雷山县城47公里,于1998年通车,2009年10月完成通乡油路改造。距县城47公里。
名特产品
天麻,黑毛猪等
腊肉
黑毛猪腊肉,选用被美誉为“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的方祥黑毛猪作原料,经过苗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由于原产地的地理、气候和原生态猪菜等优势,品质优、风味特、肉味香、口感好、营养高,是接待宴请的美味佳肴。
传统村落
据悉,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局联合公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中,
雷山县西江镇大龙苗寨、乌高村,大塘镇桥港村,达地水族乡马路苗寨、同鸟水寨,方祥乡平祥村、水寨村等7个村落入选。此前,“第一、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该县已入选了50个村,加上此次入选的7个村,该县共有57村入选了该名单。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