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珠茶是浙江独有的传统名茶,由日铸茶发展而来,素以形似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醇的特有风韵而著称于世。几百年来,外销不衰,成为我国主要出口
绿茶产品。
作为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
平水早在唐代就已经是茶叶加工贸易的
集散地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近300年间,诸暨、嵊州、余姚、天台等周边县市所产珠茶,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相称,一直沿用至今。出口最初,平水珠茶曾被翻译成“Hgson”(贡熙),意思是进贡康熙皇帝的茶叶,因此引起了欧美资本家的重视和吹嘘。18世纪中期,平水珠茶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的售价每
磅高达十先令六便士,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所以又被称为“绿色珍珠”。还有一种译名叫“Gun powder”,中文之意为火药弹,在来福枪发明之前,枪弹药也是这样浑圆如珠球的。“五口通商”后,英、美、法等国商人就直接经营“平水珠茶”的生意了。1843~1894年的50年间,平均每年出口20万担,最高达25万担,可以说平水珠茶为我国绿茶出口创造了历史的最高纪录。
当然,平水珠茶的形成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宋代,当其他茶区还是沿袭团饼茶制法时,平水茶区已是不团不饼,改用炒青制法了。陆游在他那首吟赞日铸茶的《安国院试茶》诗后注云:“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这是一条有很重要史料价值的诗注,从中可知,在800年前陆游那个时代,平水茶区已出现了类似现今的炒青散茶,采取了与今人相仿的用开水冲泡饮用的方法。由于炒青制法历史悠久,茶农摸索出一整套掬、挪、撒、扇、炒等工艺和收藏方法,使日铸茶的内在品质得以充分发挥。
平水茶区包括嵊县、绍兴、新昌、余姚、上虞、
奉化、
鄞县、东阳等市、县。整个茶区为
会稽山、
四明山、
天台山诸大名山所环抱。境内峰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流纵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景色秀丽。且山高林密,雨量充沛,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在二百四十天以上,适宜茶叶等作物生长。再加上种茶僧人的精心培育和细心炒制,终于形成珠茶极品。
平水珠茶需经过初制和精制二次加工,而关键性的工艺是初制。炒制的方法十分讲究,要经过杀青、
揉捻、干燥3个过程。而干燥工序又可分“炒二青”、“炒三青”、“
炒对锅”、“
炒大锅”4个工艺工程。手炒一锅
珠茶约需10余个小时,劳动强度很大,故有“斤茶斤汗淌脚跟,一季茶落瘦煞人”的说法。从60年代开始,创制了珠茶炒干革命机,实行珠茶初制全程机械化,从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炒茶工效,也提高了珠茶外形圆结度。
助消化、提神醒脑、延年益寿、降血脂、减肥、明目 、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 、
降血压、防高血压、防治冠心病、抗辐射,如电视的辐射、安神、镇静、陶冶性情、可治糖尿病 、美容作用、防治贫血、抗疲劳、解疲劳、
醒酒、
解酒毒、生浸解渴、防癌、抗癌、益气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