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金花茶(Camellia pingguoensis D. Fang)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高3-4米,树皮浅褐色。嫩枝圆柱形,暗红色,无毛,干后灰褐色。单叶互生,薄革质,卵形或长卵形,稀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2厘米。花单生于叶腋,黄色,直径1.5-2厘米,花柄长4-5毫米,苞片4-5片。蒴果小,球形,直径1-1.3厘米,果皮较薄,厚度仅为1-2毫米,1室或2室,种子细小,直径1-1.5厘米,种皮骨质,黑褐色。花期10-11月。
形态特征
常绿
灌木,高3-4米,树皮浅褐色。嫩枝圆柱形,暗红色,无毛,干后灰褐色。单叶互生,薄革质,卵形或长卵形,稀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有时近于圆形,常下延;上面深绿色,下面有黑腺点,侧脉5-6对,在下面稍突起,边缘有小齿突;
叶柄长3-7毫米。
花单生于叶腋,黄色,直径1.5-2厘米,
花柄长4-5毫米,苞片4-5片,长0.7毫米,无毛,
萼片5-6片,近圆形,长2-4毫米,有睫毛,外面被微柔毛,边缘有短睫毛,均为宿存;花瓣5-6片,长8-10毫米,基部稍连生;雄蕊多数,约130枚,长5-7毫米,3-4轮排列,外轮花丝基部连生,内轮分离,近离生,无毛;子房近球形,3室,无毛;
花柱3条,离生,长4-6毫米。蒴果小,球形,直径1-1.3厘米,
果皮较薄,厚度仅为1-2毫米,1室或2室,种子细小,直径1-1.5厘米,种皮骨质,黑褐色。花期10-11月。
主要变种
顶生金花茶(Camellia pinggaoensis Fang var.terminalis S.Y.Liang):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花顶生,花柱合生,先端3裂。分布于中国广西天等县和扶绥,生长于海拔350米的石灰岩山地常绿林下。
产地生境
仅分布于中国广西平果、田东两县毗邻的地区,分布范围极窄小,为北热带季雨林的下层组成。地理位置约为北纬23.3°-23.6°,东经107.1°-107.6°,地处右江河谷,垂直分布在海拔250-620米的丘陵以至低山地带。年平均温21-22℃,1月平均温约为12.5℃,极端最低温多在0℃以上,7月平均温26-28℃,极端最高温39℃,为冬暖夏凉至冬暖夏热气候。年降雨量1130-1370毫米,干湿季节明显,旱季长达半年以上,但峰从间多雾,常年空气仍较湿润。喜荫,幼龄树需在庇荫下生长,成龄树也多分布于常绿林中或疏林下,忌烈日直射,裸露地生长不良。适生土壤为石灰岩分化的钙质土,pH值表层为6-6.5,下层为6.5-7.5,酸性土山未见分布。引种至低丘的酸性土壤,可以正常生长。喜排水良好、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石砾地或干燥地不宜生长。
繁殖方法
播种:10月至翌年1月开花,10-12月果实成熟,当外果皮呈黄褐色或绿褐色,种子内的胚乳全部为子叶所吸收,子叶呈饱满状态时,即示形态成熟,需及时采下。采集的果实,可以摊放于室内通风阴凉处,待果皮干缩,顶部呈开裂状时,即可装入麻袋或竹筐内,带果壳运输或作短期贮藏。种子忌失水,亦忌堆沤,不能日哂或长期裸露存放,宜随采随播或混湿润沙妒藏,至次年2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20-30分钟,再用40℃左右的温水浸种,冷却后继续浸泡1昼夜,可促进种子发芽整齐。种子无明显休眠期,当日均温在15℃以上时即可发芽,日均温20℃以上时,发芽较快速整齐。幼苗易染炭疽病,作为山茶类苗圃或感染有病菌的苗圃,需经消毒后方宜播种。用条点播法,胚根发达,翻地宜深,施足基肥,种植在酸性土的苗圃地,加施石灰做基肥。苗期每月喷波尔多液1-2次防病,幼苗忌日晒,需搭棚遮荫,一般育3年生苗,方宜出圃,出圃以后仍需在遮荫下生长。
扦插:扦插育苗主要用1年生嫩枝或萌芽条,每片叶截成一段做插穗,下端点泡生根粉或
吲哚丁酸的溶液,于早春带叶扦插,遮荫,经常喷雾保湿,发根发苗后移入圃地培育。
主要价值
研究:中国广西特有种,分布地区狭小,资源稀少,对研究金花茶组的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均有较高的价值。
观赏:花黄色,花形较小,花瓣腊质肥厚,重瓣,为金花茶组中的新秀,观赏价值较高。
经济:也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木材坚实有韧性,为优质柄具材。花和叶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加工为保健饮料。
保护级别
保护现状:平果金花茶为稀有种,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保护措施:该种资源极稀少,应在自然分布区内,选择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块,划定为保护区,严禁采挖野生苗和毁林开荒。同时开展人工栽培,开发这一珍稀树种资源,在公园、旅游景点,与多种金花茶组建为观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