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平夷,今贵州毕节。公元前111年置平夷县,治所在今毕节七星关区,隶
牂柯郡。晋建兴元年(313)置平夷郡,平夷县为郡治,东晋文帝时改为平蛮郡、平蛮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大将常頞奉秦始皇之命出使夜郎,将夜郎国之地域改置为夜郎、汉阳二县,归蜀郡管辖。今毕节市大方、纳雍、毕节、赫章、威宁等县区属汉阳县。常頞还对今宜宾经毕节至曲靖一段的道路进行了改造,筑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设置邮亭。“五尺道”是南中地区与秦始皇中央王朝的联系纽带。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夜郎国灭,分犍为置牂柯郡(两年后,又分牂柯郡置益州郡,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互近),将犍为郡的汉阳县析出今七星关区、大方、纳雍等地,设置“平夷县”,归属牂牁郡管辖,平夷从此成为县治机构。当时威宁、赫章属于汉阳,金沙、黔西属于鄨县,织金属于漏江。
《中国历史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版),在西汉、东汉、三国和西晋地图中明显标明,“平夷县”只有一处,即今毕节市之七星关、大方、纳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