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
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青年路。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简介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修建于1944年,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常德会战中牺牲的中国将士尤其是为守御常德古城而阵亡的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5703名爱国官兵,于1944年开始,由74军驻常德留守处和常德县县长戴九峰主持修建的抗战烈士陵园。该烈士陵园原占地13亩,为民国时期特定的混凝土砖石结构建筑群。主体建筑包括:士兵和士官公墓一座,将校墓、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二座、纪念牌坊,基本呈南北轴线分布,周围环绕矮花眼围墙。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修建完成。后由于政治因素,阵亡将校墓和阵亡士兵公墓被毁,现位置上有一处由湖南文理学院阮先教授撰写的“陆军七十四军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墓志铭”替代,纪念碑正面上书“陆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还有于右任戴传贤居正孙科等国民党员老题词。
解放初期,原来的建筑得以保留,后来把牌坊和纪念碑上的文字用水泥覆盖,将纪念堂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和少儿图书馆等。1995年曾予以大规模修建,后在结合常德市创建园林城市建设中进行大规模的绿化,2009-2010年由常德市文化名城创建办拨款予以维修;2017-2019年进行了修缮,并新增了常德会战主题雕塑和文化墙浮雕。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事件
1943年11月,在抗日战争中,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国民党陆军第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八千余官兵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在常德城与入侵的日寇浴血奋战,坚守了十六昼夜,最后阵亡将士五千余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73军暂编5师师长彭士量是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个将领。其实,常德会战中牺牲的中国将领共有8位,除了已公布的5位外,还有陶绍唐、杨剑秋、张慧民。
历史及现状
为了纪念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当时国民党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和常德县长戴九峰主持修建了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首先是以旧城墙为背景,面对南方,正对西围墙大街,划出一大扁圆形院子为阵亡将士公墓之地。1944年,七十四军驻常留守处正式动工修建,修建了矮花眼围墙,集中将士遗骨堆成一座长55米、宽45米、高0.8米的大方台,上铺青石板。1945年,七十四军工程处又予以重新修建,主要建筑有牌坊、纪念碑、两座纪念亭、纪念堂、公墓等。
解放初期,原来的建筑得以保留,后来把牌坊和纪念碑上的文字用水泥覆盖,将纪念堂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和少儿图书馆等。1981年后,常德市人民政府进行了全面修复,恢复了部分原貌。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现已成为人们缅怀民族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5 14:24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