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祖籍为江苏省常州市。吴敬琏先生心系家乡经济发展,情系故乡教育事业,故冠名为常州大学吴敬琏经济学院。
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管理工程系(1984—1995)、工商管理系(1995—2007)、经济管理学院(2007—2014)和商学院(2014至今)。2020年5月,
常州大学对学院设置进行了调整,组建经济学院。2021年6月,学院更名为吴敬琏经济学院。
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3个本科专业,多年来为全国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45%,博士学位占比81%,11人次获得省部级人才及学术称号,其中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1人次、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次。
科研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加大对科研的组织管理力度,在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方面屡创佳绩。截至目前,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自科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打造了鲜明的科研特色。
特色优势
一是形成了以石化能源为底蕴的产业经济特色优势。依托常州大学石化特色发展积淀,以及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能源战略研究基地”(原“国家与江苏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的行业跟踪研究,在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能源经济、产业竞争力提升等领域形成学以致用的特色优势。
二是形成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绿色贸易特色优势。结合长三角协同发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及苏锡常一体化等战略需求,依托江苏省政府对台研究基地“苏台经贸合作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苏南中小企业众多的现实优势,在外向型经济、绿色贸易、区域创新、产业转型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与优势。
三是形成了以支持实体为导向的金融服务地方优势。发挥长三角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凝练科研骨干,在协助地方政府推行金融政策和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创新性业务活动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公司金融等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同时强调学风建设,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高,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读研深造比例也逐步提升。
国际合作
“国际化”是学院办学的重点发展方向。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自2015年起开始设立“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专业,承担留学生培养任务,历届留学生多来自欧美、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国,接受全英授课的专业教育。同时,学院每年招收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就读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相关本科专业。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快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先后与纽约理工大学、北达科塔大学、马来亚大学、立陶宛格迪米纳斯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本科生“2+2”、“3+1”联合培养协议。
发展目标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吴敬琏先生学术成果、治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注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全球化视野为导向,致力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高质量发展、社会影响力广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文化传统
院标以繁体“经”字作为造型元素。“经”字中巧妙融合“铲币”造型,突出显著的经济学院属性。腾龙代表常州地域属性,回纹的龙形,体现了凝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象征悠久的历史和团结进取、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院标整体简洁动感、造型洗练,形象鲜明、视觉冲击力强、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具有极强的识别性和表现力。
学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