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茶油,湖南省
常宁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常宁茶油油色澄黄通透,具有茶籽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香味浓郁,口感爽滑。
产地环境
常宁茶油产自湖南省
常宁市,常宁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大致呈两级阶梯形分布,南部是南岭山簇余脉的塔山和大义山,分别呈北东、南北走向,两山之间夹有庙前——西湖的低平谷地,为常宁市与桂阳县交通要道,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1000米以下至100米的山峰63座,群峰巍峨,构成南部的天然屏障,为第一级阶梯;北部的平原,丘陵交错,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起伏,为第二阶梯。境内地势类型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其中山地面积、丘陵面积、平原面积分别占常宁市总面积的37.6%、26%和37.4%。常宁市土壤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共9个土类,22个土属,233个土种。地带性土壤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黄壤、红壤。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河潮土。常宁市以水稻土、红壤土、紫色土、黄壤土面积较大,分布甚广,利用率最高。
常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但因塔山、大义山绵亘南部,中部低盆,有利空气滞留,春秋天气多变。各年度降水量、气温、日照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适宜种植油茶树。
历史渊源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常宁县志》记载:“山茶,易收榨油,获利甚大,脊土之民,莳以易谷,其渣曰枯,可为炊,亦可御寒”。
1984年—1989年,常宁被国家林业部和省林业厅列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WFP—中国2696项目——湖南省油茶更新改造工程。
1984年,常宁市原宜阳、柏坊、水口和荫田等四个区17个乡镇200个村实施油茶老残林更新和低产林改造工程。
1984年油茶老残林更新项目开始施工,经水平撩壕整地、造林、施肥、年度抚育、幼林修枝整形、防治病虫害等综合营林技术措施。
1993年开始,常宁市在原宜阳、罗桥、板桥、洋泉、官岭、新洲等6个区的10个乡镇完成低改总面积1.78亩,其中,新造林0.83万亩,常规改造0.95万亩。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常宁油茶面积100余万亩,产茶油1.13万吨,产值达17.6亿元。常宁市已有21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30多家专业合作社、350多家种植大户,流转林地48.7万亩,带动近10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
产品荣誉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常宁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常宁茶油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常宁市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普通油茶、湘林系列油茶。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500米,土壤为类型为红壤土和四纪红壤土,坡度≤25°,pH值5.0至6.5,土层厚度≥4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2%。
三、栽培管理
育苗:芽苗砧嫁接法及籽播繁育育苗。
栽植时间和密度:栽植时间在早春2月至3月或秋季10月至11月,栽植密度≤1500株/公顷。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林每年每株施用有机肥量≥15kg。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采收,果壳微裂,籽粒充分成熟。
五、加工
工艺流程:茶果—堆沤—晾晒—去果壳—粉碎—蒸制—压榨—粗滤—静置沉淀—过滤。
加工要点:
(1)蒸制:将粉碎后的茶籽成粉倒入木桶中,采用蒸气加热蒸熟,蒸制温度控制在90℃至110℃。
(2)压榨:榨油温度≤80℃,出油率≤80%,饼中残油≥8%。
(3)静置沉淀:将粗滤后的茶油置于陶缸中常温自然静置沉淀,静置沉淀时间≥15天。
专用标志使用
常宁茶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常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常宁茶油的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2020 年 1 月 3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湖南常林农耕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常宁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