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内传输(intraband transmission)是指一种利用话路频带内的一段窄频带,使电话与时间离散信号得以同时传输的传输方式。
概念
带内传输(intraband transmission)是指一种利用话路频带内的一段窄频带,使电话与时间离散信号得以同时传输的传输方式。
主数据协议以外
的传输,和主数据协议位于同样的传输介质之上。管理协议是一种带内传输的例子。主数据协议以外的传输,和主数据协议位于同样的传输介质之上。管理协议是一种带内传输的例子。
带内传输要利用频带的一段窄频带,频带是
无线电频谱上位于两个特定的频率界限之间的部分。频带的单位是赫兹(Hz)。
通俗的说,对信道而言,频带就是允许传送的信号的最高频率与允许传送的信号的最低频率这之间的频率范围(当然要考虑衰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若两者差别很大,可以认为频带就等于允许传送的信号的最高频率。
对信号而言,频带就是信号包含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这之间的频率范围(当然频率分量必须大于一定的值)。若两者差别很大,可以粗略地认为频带就等于信号的最高频率。
如果一个信号只包含了一种频率的交流成份或者有限几种频率的交流成份,我们就称这种信号叫做频带信号。
工作原理
DTMF进行带内传输的实现
DTMF就是双音多频,我们日常生活中拨打电话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如拨打用户的分机号码,输入账号和密码等。而随着IP电话的大量使用如何实现传送DTMF成为IP电话中的一个技术问题。
传送DTMF信号普遍有两种方式:带内传送和带外传送。 其中带外传送主要通过将DTMF消息封装到协议中进行传送,如H323协议中可以通过Q931和H245进行传送DTMF。
而带内传输主要有两种:透明传送和RFC2833方式。所谓透明传送就是将DTMF音作为语音一起打包到RTP中进行发送。由于网络丢包的影响,有时会造成DTMF信号丢失,而且DTMF音混合在语音包中,容易产生偏差,造成信号失真。
所以普遍采用的是RFC2833方式,就是将DTMF数字按照一个的规则和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包,然后封装到RTP中发送。接收端接收后进行解析,再还原成相应的DTMF信号,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对丢包的容错性强以及识别差错率低。
在介绍RFC2833前,先来了解一下RTP(Real Time Protocal),该协议可参见RFC1889。RTP协议是IP电话中以及NGN中最经典的协议。无论采用H323,H248,MGCP还是SIP,这些都属于信令层的协议,他们之间进行互通、交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媒体流的收发。而所有的媒体流都是采用RTP协议,无论是视频,语音还是图象,包括本文所提到的DTMF都是建立在RTP的基础上的。
RTP协议用以传送实时数据。RTP协议通常运行在UDP层之上,二者共同完成运输层的功能。UDP提供复用及校验和服务,也就是通过分配不同的端口号传送多个RTP流。协议规定,RTP流使用偶数(2n)端口号,相应的RTCP流使用相邻的奇数(2n+1)端口号。
E1通信系统中的带内传输
在通信系统中,E1数据链路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通信传输线路。在实际应用中,各链路因为承载的业务不同和使用者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重要级别。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线路的可用率是衡量系统运营质量的重要指标,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主备线路保护倒换的方法来提高线路的可用率。
用于主备线路保护倒换的设备一般都安装在传输线路的两端,并且需要对位于两端的保护倒换设备的工作参数作统一的设置。设置方法都是在某一端先进行参数设置,然后通过其他的通信手段通知另一端进行参数设置(如通过电话通知另一端的工程人员),从而实现双端参数的同步设置。这种方法维护效率低、线路开通时间长、容易引入人为错误,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因素。
用户A1和A2通过数据链路与倒换设备相连,然后经过传输线路网络进行通信。当前的通信系统中,对双端同步的设置是在某一端先进行参数设置,然后通过其他的通信线路通知另一端进行参数设置,实现双端参数的同步,这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提出的设计思路是:在通信过程中两倒换 设备的参数设置由某一个用户端设置后其设置参数经传输链路对另一用户端进行同步设置和监测,如果某个倒换设备(如近端倒换设备)因通信原因需作状态参数修改,则在修改之后另一个倒换设备(远端倒换设备)自动作同样的状态参数修改,两倒换设备的状态参数始终保持一致。
一般而言,在E1传输链路中其信号帧(2.048 Kb/s 帧: 32×8 b=256 b in 125 µs)有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3种方式。在成帧的E1中,第0时隙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可以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第0时隙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外,第16时隙是用于传输信令,第1~15、17~31共30个时隙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本研究中, E1信号帧工作在成复帧方式,此处E1的30个时隙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同步设置是由第0时隙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