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带(拼音:dà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束在腰间的带子。“带”本义指古人捆扎衣服的腰带,后来一切用皮、布做成的长条物都可以称作带子。“带”又引申为各种带子或形状类似带子的东西,还引申指地带、区域。“带”又可用作动词,意思是挂在带上,泛指携带,随身带着。
文字源流
象形字。图A是甲骨文“带”字,像古人用来束衣的带子,上面还有装饰。古时有两种“带”:一种是丝制的大带,围在腰间束住外衣,在身前打结,两头下垂,称作“绅”(“绅”有时也特指大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另一种是皮制的革带,用以佩挂玉饰等物,称作“鞶(pán)”。二者有时统称为“大带”。
西周金文(图B)字形与甲骨文近似。发展到战国,作图1。上部一横表示围身之腰带,下部像两个“巾”字套在一起的部分像吊着的装饰佩巾。古人腰间除了束带子以外还要佩巾,因此《说文解字》说它“从重巾”。小篆字形在战国文字基础上变化而来。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进一步方块化。楷书将上面的“巾”写作“冖”。简化字“带”字的写法是根据草书楷化而来的,上部被写作三竖一横。
带的本义指衣带,即系在腰间、起束紧衣服作用的物品。在中国古代,衣带一般用皮革或丝制成,且通常为男子用皮革制的衣带,女子用丝制的衣带。
带子呈细长形,由带子的这一形状特点,带又指各种像带子一样的东西,如鞋带、绷带、彩带、飘带等。由此引申,呈带状的地域也可称带,如温带、寒带、热带。
人们在携带东西时,有时会把东西挂或别在腰带上,因此,带也可作动词,意指佩带、携带,如带枪、带钱、带干粮等。由动词的携带,带又引申出引导、率领的意思,用于带领、带兵、带队等词中。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带—戴
“带”与“戴”读音相同,在用法上过去有时也相通,而现代二字在意义上已有分工。
“带”,原来指封建时代当官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用为动词表示随身携带,如“带身份证”“带钥匙”。“戴”的最初意义指把东西放在头上,后来扩大了使用对象的范围,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也可用“戴”。如“戴头巾”“戴口罩”“戴项链”“戴胸针”“戴手表”等。
再从动作的接受对象来看:首先“戴”的东西一定能放在身上,如耳环,眼镜;而“带”的东西不一定能放在身上,如行李、包裹。其次,“戴”某样东西是为了使用,一“戴”好就进入使用状态;而“带”东西却未必是马上要使用,也许是备用,也许是要送到别处。比如,“戴帽子”是把帽子放到头上,或遮阳,或保暖,或装饰;而“带帽子”则是随身携带帽子,可能拿在手里,也可能放在包里,可能会用到,也可能不用。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七】【巾部】當蓋切(dài)
紳也。男子鞶帶,婦人帶絲。象繫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
说文解字注
“紳也。”注:糸部曰:“紳,大帶也。”
“男子鞶帶,婦人帶絲。”注:古本皆如此,毛本依小徐,誤。《内則》曰:“男鞶革,女鞶絲。”革部鞶下云:“大帶也。男子帶鞶,婦人帶絲。”按,古有大帶,有革帶,革帶以繫佩韍而後加之大帶,則革帶統於大帶,故許於紳、於鞶皆曰“大帶”,實則《内則》之鞶專謂革帶,此偁《内則》者,謂鞶統於紳,佩繫於鞶也。
“象繫佩之形。”注:謂□也。
“佩必有巾,从重巾。”注:謂□也。當蓋切,十五部。
广韵
當蓋切,去泰端 ‖ 帶聲祭1部(dài)
帶,衣帶。《説文》曰:“紳也。男子鞶革,婦人鞶絲。象繫佩之形。帶有巾,故从巾。”《易》曰:“或錫之鞶帶。”又蛇別名,《莊子》云:“蝍蛆,甘帶也。”當蓋切。七。
【校釋】鞶絲:《説文》作“帶絲”。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帶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並当盖切,音㯂。《说文》:绅也。男子搫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带从巾。徐铉曰:卌,其带上连属固结处。《释名》:带,蔕也。著於衣,如物之系蔕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带大带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疏:谓其带既襌,亦以箴缏缉其侧,但繂襵之,无别裨饰之箴功。
又扬子《方言》:厉谓之带。注:小尔雅,带之垂者曰厉。《诗·小雅》:垂带而厉。
又佩也。《礼·月令》:带以弓䪅。
又扬子《方言》行也。注:随人行也。
又虫名。《庄子·齐物论》:螂蛆甘带。
又书带,草名。《三齐记》:郑康成山下生草,大如䪥,叶长一尺馀,土人名康成书带草。
又姓。贾谊《过秦论》:带佗。
又叶音蒂。《楚辞·九歌》: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乡,谁须兮云之际。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上下窄,中间扁宽。上半部分居上居中,中间竖笔在竖中线,第三竖略高。“冖”居横中线上侧,左点在横中线。“巾”,宽度与上面三竖相当,𠃌(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末笔竖从横中线上侧起笔,在竖中线上。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21:49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