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牦牛,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亚东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观特征
帕里牦牛头宽,额头平,颜面稍下凹。眼圆大、有神。嘴薄而较方,角从基部向外伸展,角尖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有的达50厘米左右。这是帕里牦牛不同于其它牦牛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角占总头数8%。公牛相貌雄壮,颈部粗短紧而紧凑,耆甲高而宽厚,前胸宽广;背腰平直,尻部欠丰硕,但紧凑结实;四肢强健较短,蹄质坚实;全身毛绒较长,腹侧、股侧毛绒长而密。母牛颈薄清秀,耆甲相对较低、较薄,前驱比后驱相对发达;胸背稍凹,四肢相对稍细。帕里牦牛毛色以黑色为主,深灰、黄褐、花斑牛亦为常见。
营养价值
帕里牦牛具有广泛用途不仅可以产肉、产奶、可骑可驮,可耕可驾,被誉为“高原之舟”视为一产绒的牛种,仅次于山羊绒,其粪便也是牧区不可缺少的燃料。牦牛肉含蛋白质为21-23克/100克,脂肪为1.0-1.2克/100克,维生素A为4.0-4.4微克/100克,维生素B1为0.01-0.03毫克/100克,维生素B2为0.2-0.3毫克/100克,饱和脂肪酸为0.35-0.45克/100克,
不饱和脂肪酸为0.40-0.5克/100克,钙为5.0-5.8毫克/100克,钾为380-410毫克/100克,镁为24-27毫克/100克,铁为3.0-4.0毫克/100克,
磷为230-270毫克/100克,锌为3.5-4.2毫克/100克。
氨基酸含量丰富,16种氨基酸总量为20-20.6克/100克。
产地环境
地貌情况
亚东县地貌属喜马拉雅山高山地貌,由北部、南部二大地势组成,整个地势是北部宽高,南部窄低、总体地貌为一山沟。因悬殊的海拔高度,以帕里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气候区,北部平均海拔4300米,为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南部平均海拔2800米,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牧草生长良好。
水文情况
帕里牦牛保护区水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河流主要有康布曲、卓木麻曲、卓木曲3条,还有10多条季节性小支流相交错,穿越全境,同时还有瀑布与迭水密布,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亚东县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5.5-7.5之间,砷≤0.05毫克/升、镉≤0.005毫克/升、铅≤0.05毫克/升等有关指标符合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草场情况
帕里牦牛饲养区属高山草甸草原,总面积达46万亩,平均海拔在4300米。虽是高寒地区,但由于帕里镇受喜马拉雅南部热带气候影响和受印度洋暖气流影响,年降水量达410毫米以上,草场返青早于西藏一般地区,每年返青期4月中旬开始,枯草期晚,每年9月份开始。草场平均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帕里牦牛饲养区草场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和大型建筑物,环境污染几乎为零,造就了帕里牦牛的资源环境。
气候情况
帕里牦牛保护区因海拔悬殊大,以帕里为界,形成截然不同的气候。北部平均海拔4300米,年平均气温0℃,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9℃和8℃,生长期约150天,霜期280天,降水量为410毫米。南部海拔大幅度下降,平均海拔2800米,年平均气温7.7℃,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2℃和14.4℃,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生长期210天,霜期160天,年降水量873毫米。
历史渊源
在中国先秦历史典籍中,最早在《山海经》中就出现过“旄牛”的记载。《北山经》记载:“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周礼》中出现“旄舞”一词。而《吕氏春秋》还有“肉之美者,旄象之肉”的内容。东汉时期,《说文解字》就已经收录了“犛”这个字,其解释是“西南夷长毛牛也”。汉代还出现过牦牛国、牦牛县、牦牛道等。
2009-2010年,西藏政府对全区11个地方 的牦牛cytb基因全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和多态性进行研究,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d)具有同一性且差异较明显,其中以帕里牦牛最为突出。
2017年,亚东县开始进行品牌化运营,改变了以前牦牛散养的养殖方式。
2018年7月,亚东县与浙江省某超市签订供货协议,帕里牦牛肉首次走出高原。
生产情况
2014年,牦牛存栏总数达452万头,约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2.29%,占全区大牲畜年末存栏总量的70.63%。
2017年,帕里牦牛保护区生产规模42.4万公顷,牦牛肉产量225.45吨。
2018年,帕里牦牛存栏达5500头、年出栏900头,实现收益1080万元,带动牧户4450人,人均年增收1235元。
产品荣誉
2017年9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帕里牦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9年11月15日,帕里牦牛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亚东县的
堆纳乡、
吉汝乡、
帕里镇、
康布乡、
上亚东乡、
下亚东乡、
下司马镇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87°55′00″-89°10′00″,北纬27°03′00″-28°32′00″。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帕里牦牛分布亚东县全境,但主要产区为帕里镇和康布乡草资源较为丰富的高山草甸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主产区具有海拔较高,年平均温度低,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雨里充足,气候湿润特点,以生长禾本科和沙草科等牧草为主,次为菊科。因帕里被喜玛拉雅山环抱,封顶常年积雪,夏季溶水奔流而下形成较多的沟渠,积水量亦较多,水质较好。特别是夏秋季节水草皆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帕里牦牛的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畜种,也是古老原始畜种。帕里牦牛属优良牦牛品种之一,现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地方特色品质,受到西藏自治区重视和保护。牦牛是牛属动物没有品种结构的家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下,还不能使其通过与其他品种杂交改良育成新的高产品种。现实选择是采取该品种选育的技术措施。通过不间断的世代选育,提纯复壮,提高其个体品质和生产性能,不断扩大优良种群,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群体产出水平。使之在保持优良性状的同时,克服固有缺陷,缩生长育周期,加快畜群周转,提高总体生产水平。
(3)养殖过程管理规定:帕里牦牛饲养过程必须执行《帕里牦牛繁育养殖技术规程》。
专用标志使用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