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型间接金融
在维持间接金融既定框架下,引入市场要素并充分利用市场机能优势的金融交易模式
市场型间接金融是指在维持间接金融既定框架下,引入市场要素并充分利用市场机能优势的一种金融交易模式。在这种类型的融资模式中,企业依然是从银行金融机构II获得贷款,但是,该金融机构II可以将贷款债权证券化,到资本市场上出售,而家庭则以购买投资信托、投资基金的方式向金融机构I提供资金,由金融机构I在资本市场上购买相关金融资产的方式实现资金融通。这种类型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多数是由机构投资者等(专业参加者)组成。
起源
市场型间接金融的概念最早于1982年由日本学者蜡山昌一所提出,后经庆应义塾大学池尾和人等教授的推广,近年来在日本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此概念的界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日本学者中比较常见的解释如下:掘内昭义、池尾和人认为“它是发生在投资者投资顾问基金公司之间进行的资金转移行为”; 大村敬一认为它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间接金融”; 村本孜认为它是“间接金融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多种资金形式以达到分散风险目的的方法”; 三井住友银行认为它是“通过公开财务内容、提高债权流动性等方法来提高资金筹措效率,其资金筹措的基本方式并非发行证券,而是通过银行借款这种传统的间接金融形式”。鹿野嘉昭则认为,市场型间接金融中,家庭通过投资信托养老金保险渠道进行资产运用,而企业则通过证券化、债权流动化,以及协调融资等方式进行资金筹集
优势
1、在相对型间接金融下,信用风险过于向银行部门集中,一旦银行部门出现危机,就有可能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而在市场型间接金融下,信用风险则可以被众多的投资主体所分担,特别是银行通过将债权证券化后,能够将信用风险向社会转移出去,有利于银行的稳定经营。
2、市场型间接金融下,使得具有不同评价基准的主体进行多次评价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发现新的投资机会
3、市场型间接金融下,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利率股价等)的信息传递功能,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到交易中来,使得复杂交易成为可能。
4、相对型间接金融下,政府很容易介入其中,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 但在市场型间接金融下,政府的介入就变得十分困难,有利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
5、相对型间接金融适合向那些传统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融资,而市场型间接金融比较适合于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融资,从而有利于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
6、伴随养金融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各种金融商品的开发。
7、各种金融商品最终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交易,能够促进金融商品在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使得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主要区别
市场型间接金融与传统型间接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分别在最终贷款人与金融中介以及最终借款人与中介之间引进市场要素,来实现资产管理资金运用以及筹措等目的。市场型间接金融通常可以分为两类,A型与B型。从投资者角度看,前者具有“资产管理与运用”的目的,后者则多出于“资金筹措”考虑。A型的特征是金融机构介于黑字主体与市场之间,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年金与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 B型的特征是金融机构连接赤字主体与市场,即金融机构将资金筹集者发行的金融商品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市场提供给最终贷款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各种贷款债权的流动化与证券化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
前景
针对日本相对型间接金融体制的弊端,主流观点认为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应该从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即企业融资中直接金融比重不断提升,而间接金融比重不断下降,并且直接金融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池尾和人教授则从日本间接金融比重过高的事实入手,认为尽管实施了“金融大爆炸改革,日本的金融体制依旧会是间接金融体制,只不过间接金融体制将由过去传统的相对型间接金融制度向市场型间接金融制度转换。
日本银行最新公布的反映企业资金筹措状沉的数据来看,从2001年到2010年日本企业的融资结构中,直接金融比率呈迅速上升之势,由2001年的9.5%,提高至2010年的15%。而间接金融比率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71.3%下降至2007年的65.1%,只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间接金融比率又有所提高,2010年达到66.1% 。据此,主流观点所预期的企业融资模式的总体变化趋势得到某种程度的验证。但是,只要看一下目前间接金融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的事实便可知,从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的转换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17 11:20
目录
概述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