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兵马司剧场低票价献给劳动者一出大戏。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名剧《巴黎公社的日子》2004年4月28日至5月3日在北兵马司剧场公演。
布莱希特,(BertltBrechtl898—1956)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诗人。针对传统戏剧,布莱希特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间离方法”,又译“陌生化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因此给表演带来一种朴实明净的情调,使观众从容不迫地欣赏艺术,观察思考人生的问题。布莱希特强调舞台假定性原则,突破“第四堵墙”表演方法,反对幻觉式布景,采用匀称白光,还利用舞台口白色半截幕上的幻灯字幕向观众预告下场要发生的故事的标题。这构成了布莱希特现实主义演剧方法的特点。布莱希特的演剧方法被称为“布莱希特”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梅兰芳体系并称世界三大演剧体系。他的代表作有《四川好人》、《
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转》、《三毛钱歌剧》等。表现巴黎公社起义伟大历史事件的《巴黎公社的日子》是第一次被搬上中国舞台。
该剧由青年导演
赵宁宇导演。赵宁宇是毕业于
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学博士、
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曾经赴德国、美国等国任访问学者,并曾两度访问发生公社起义的巴黎。在公社起义最后一批战士阵亡的拉雪兹神甫公墓,在德国柏林的布莱希特剧院,导演把布莱希特这出表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伟大革命事件的名作搬上中国舞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过数年的准备,半年的排演,这出名剧终于要和首都观众见面了。导演遵从布莱希特体系的创作原则,同时加入了不同风格流派戏剧的创作元素,给全剧赋予了崭新的面貌。黑色和红色的主色调,大量群体场面的使用,打破第四堵墙的美学原则,质朴热烈的表演风格,沉郁悲壮的音乐,使布莱希特“史诗剧”的艺术主张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同时使人们对巴黎公社起义的成功与失败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本剧在2003年3月在
北京电影学院小剧场内部演出六场,场场爆满,反响强烈。罗锦鳞、谢飞、林洪桐、籍之伟、宋家玲、许同均、黄式宪、霍建起等著名学者、导演都对本剧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原汁原味的布莱希特体系的演出。此剧的演出,即有别于传统
现实主义戏剧,又不同于孟京辉为代表的实验戏剧,给首都剧坛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清新空气。
1898年2月10日出生出在巴伐利亚洲奥格斯堡。1917年进幕尼黑大学学习文学,兼攻医学。同年写出第一部短剧《巴尔》,攻击
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1922年被幕尼黑小剧院聘为戏剧顾问兼导演。
1928年发表《
三分钱歌剧》,由思格尔执导,在柏林船坞剧院首演,布莱希特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间离方法”,又译“陌生化方法”,是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布莱希特反对演员陷入神智恍惚的下意识表演状态之中,要求演员用理智支配感情,用训练有素的优美动作去表演人物,揭示角色行为的社会目的性。由于演员在表演中与角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重在利用完美的技巧去表演人物,因此给表演带来一种朴实明净的情调,使观众从容不迫地欣赏艺术,观察思考人生的问题。他要求演员善于观察生活,研究各种人的具有社会性的言行特征,注意人的出身、教养、经历所形成的心理素质和体态仪表。认为这样才能为创造角提供生活基础。他训练演员时,要求形体、台词、舞蹈、歌唱并重。在排练时,要求演员先理解剧本,从故事入手,真实自然地创造角色。布莱希特强调舞台假定性原则,突破“第四堵墙”表演方法,反对幻觉式布景,采用匀称白光,还利用舞台口白色半截幕上的幻灯字幕向观众预告下场要发生的故事的标题。这构成了布莱希特现实主义演剧方法的特点。
布莱希特的代表作,有《三分钱歌剧》、《四川好人》、《伽利略传》、《高加索灰阑记》、《巴黎公社的日子》等。布莱希特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梅兰芳体系,合称世界三大演剧体系。
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