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村位于大田镇东北4公里,东临旧店镇,西邻东涧村,南邻邦子村,北临石灰陈家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243亩,人口208户,619人。
基本情况
经济状况
巴豆子村以石材开发、养殖业为重点,2001年引进石材开采户3户,固定资产2000万,发展本村石材加工户4户,从业人员102人。2005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元,居民人均所得4604元。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34元,其中,养殖收入440万元。
优势产业
石材开发、加工、养殖业、林果业是本村经济支柱之一。全村有规模养殖大户27户。果园面积300亩,年收果品800余万斤。
社会事业
2004年村集体出资2.2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2007年村委出资4.5万元为村民拉上自来水。2007年硬化村内主街一条,1350余平方米;2008年硬化大街小巷7条,6000余平方米,并美化、亮化。目前有村卫生室一处,固定电话162部,有线电视172户,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
该村连年获得各级“文明村庄”称号,连年获得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民风朴实,村风文明。
经济发展引
大田镇巴豆子村党支部以“三项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索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2005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160元,较2004年增加了528元,全村20%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里兴建了村民议事室、水泥路、小学办公室和具有现代化气息居民新村。几年来,巴豆子村先后获得市“文明单位”等十几种荣誉称号,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村民的高度赞扬。2005年底,全村208户,601人。耕地面积1422亩。
位于磨山脚下的巴豆子村受地理条件影响,村级经济一度停滞不前,村民穷、村风差、村民怨,是有名的“老大难”村。2003年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一些村民靠政府救助艰难度日。党支部书记孙明欣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致富之路。
巴豆子村人多地少,人均不到2亩地,农田崎岖不平。思路决定出路,村党支部果断出击,三路突围。首先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鼓励种田能手规模化经营,将成片的土地交给种田能手承包,降低农户的经营成本,让土地资源在重组中发挥效益。老党员孙德华种田是把好手,原来仅种3亩旱地,家庭非常贫困,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后,在党村支部鼓励下,他一下子承包了29亩农田,引进良种,科学种植,当年收入达3万余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全村20户种粮户承包了全村近2百亩粮田,涌现5户种植规模五十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全村2/3劳力外出务工经商。面对人多地少的状况,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关键还是要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大胆闯市场,向市场找出路。
村党支部在指导农民引进花生、玉米良种同时,立足远离工业污染、土地肥沃的自然优势,确定了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巴豆子村率先种植板栗,村党员干部带头种植,全村22户村民参与种植,香甜的板栗千家万户,畅销宾馆、酒店,成了果品市场的“新庞”。村民孙明东种了不到一亩的板栗,收入2000多元,他逢人便说村党支部是他的致富靠山。农民挣到了钱,尝到了甜头,种植热情空前高涨。村支部打算在现有基础再发展100亩,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巴豆子村荒山较多,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开发荒山造林,2004年栽种的8万株苹果,可心眼儿苹果600万斤,仅此一项可为村民增收180万元。
加强劳务输出的有序引导是巴豆子村党支部又一重头戏。为了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创业,让村民在外安心务工,党支部根据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土地进行流转。在安排外出务工人员时,村党支部逐步引导务工人员由分散走向集中,拢指成拳,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村里98%的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在青岛、济南、烟台三市。村党支部还有意识地把青年党员送出去锻炼,学习先进致富本领,并要求在村民劳务输出集中区的党员要发挥模范事实作用,帮助村民提高劳动技能,带动村民适应市场发家致富。党员孙明全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在村支部鼓励安排下,前往青岛市创业,因吃苦能干被一公司聘为副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在该企业工作的60多村民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孙明全还准备回乡创办企业。在巴豆子要劳务输出集中区,党员和群众并肩奋战,携手共进,鱼水相融,全村2005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0余人,务工年收入高达90多万元。春节期间,高兴的外出务工人员写了一副对联:“兴致外出务工万事顺心感谢共产党,欢喜挣辛苦钱回家过年看望老母亲”。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干部。巴豆子村党支部班子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支过硬的既能发家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干部队伍,要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是不现实的。他们认真分析现状,从班子自身建设入手,提出了村干部必须是富裕户的要求。以支部书记孙明欣为首的村干部和村民全股兴办4个养猪场,年出栏3000多头,当年5名村干部家家人均收入超万元,起到了榜样带头作用。巴豆子村先后投资4万元浇水路、兴修水利设施、规划建设文明新村,村里还将投资5万元兴建老年活动中心和农村远程培训教室。
特色产业
青岛市薄皮核桃生产基地
2007年开始青岛林业局帮扶巴豆子村,利用三年时间,市林业局通过提供资金补贴、免费供应核桃苗等方式鼓励村民发展薄皮核桃生产,共投入资金45.9万元,发展核桃350余亩,力争将巴豆子村打造成“青岛市薄皮核桃生产基地”。2011年开始,350亩核桃已开始结果,薄皮核桃基地初具规模,村民收入随产量逐年增加。
依托该基地,于2011年5月注册了青岛巴豆子核桃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7月,成功申报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巴豆子村”薄皮核桃商标正在注册过程中。
2011年8月17日,大田镇巴豆子村专门邀请了核桃种植专家、前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树增先生进行核桃生产技术培训。培训会上,刘教授就夏秋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理论培训结束后,刘教授又带领村民们来到核桃园,对整形、拉枝、修剪等技术为学员做了现场示范,同时就村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耐心的解答。自2007年,该村每年分两次聘请专家到村进行培训,为村民做好核桃生产技术指导。
到2015年9月,巴豆子薄皮核桃专用包装盒已经生产出来,上面还写了关于巴豆子村的简短介绍。
村庄风光
一张人文风情 , 一张自然风情,自然风情又能映射人文风情
图一:雪后初霁。
又名:瑞雪兆丰年/回家过年/寒山.陌路.村庄/康庄大道奔小康/闲冬
村雪,雪村,山脚下的小村庄
山雪未踏情自化,千里游人暂归家,待到春暖花开时,一朝一夕奔天涯。
----《冷村》
老家的雪,不管下得大抑或小,虽然没来得亲自踏雪寻思,但都在游子的思念中,慢慢的化去,年复一年,朝副一朝,过年的时候,游子归家,看着皑皑残雪,个中滋味无限,只能体会暂时的小聚,却满心欢喜各种惆怅,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不知哪天又得奔放天涯,离开家。
——现实的无奈,家乡的美好与变化,心里慢慢思念吧!
图二:晴雪弥望
又名: 雪中痕/原驰蜡象/在希望的田野上/千秋雪
村外的耕地
图三:村庄的夏日风光
村中主干路两边都种植了玉兰。村民们热爱生活,都会在自己门口或房子两边种植一些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