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彩虹蟒
分布于热带雨林区的蟒蛇
巴西彩虹蟒,拉丁学名为Epicrates cenchria cenchria,是蟒蛇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种群分布
彩虹蟒是南美洲分布十分广大的中大型蛇类,
外形特征
由于它们体型比较修长,所以并不如一般蟒蛇粗大.因为它们的鳞片上布满微小的陵棘会像三陵镜一样反射出七彩光泽,因此被称为彩虹蟒.共有十个左右的亚种,主要是依分布的国家做为划分.不过有些亚种间必须数鳞片的排数来辨别.宠物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彩虹蟒有三种:最常见当然就是体型最大,体色也最为华丽的巴西彩虹蟒,再来就是哥伦比亚彩虹蟒(E.c. maurus),最后是比较少见的阿根廷彩虹蟒(E.c. alvarezi).其他如秘鲁彩虹蟒(E.c. gaigei)或是马拉侯彩虹蟒(E.c. barbouri)偶尔可以见到,其他亚种就都不曾出现过.目前市面上的巴西彩虹蟒几乎都是来自圭亚那或苏里南的个体和它们人工繁殖的后代.
秘鲁彩虹蟒和马拉侯彩虹蟒的体色都与巴西彩虹蟒很类似,特别是秘鲁彩虹蟒,都很容易混淆,必须数蛇身中段的鳞片排数来辨认,秘鲁型只有41-45排鳞片,巴西型则有47-51排.不过秘鲁型市场上能见度低上很多.或许也不太加以区分.
生活习性
彩虹蟒对于脱水十分敏感,需要特别注意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一般湿度以70-80%比较适合,湿度低于50%容易导致呕吐和脱水致死.温度则以21-29度为宜.最好不要超过30度,因为巴西彩虹蟒不耐高温,过热也会导致拒食死亡.因此在饲养缸内要设置它们可以浸泡和饮用的水盆.每天也最好喷水数次以保持湿度.由于彩虹蟒是夜行性蛇类,所以并不需要紫外线光源.食物则是以老鼠为主.幼体每周喂食一次,成体则两周喂食一次.彩虹蟒倾向树栖性,所以饲养缸以高度为主,多放置枯枝供它们攀爬.底材最好以能够保持湿度的木屑,水苔或碎树皮为主,当然报纸或纸巾也是常被使用的底材。
雌雄的辨别在彩虹蟒来说比较困难,幼体必须使用探针法.成体雄性泄殖孔两旁的棘刺明显凸出,尾巴根部也较粗大.雌性通常要达到150公分以上才有繁殖能力,大约是三年的成长,过早繁殖容易造成雌性的健康压力,产下的幼蛇数也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彩虹蟒如果经过低温诱发期,繁殖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彩虹蟒属于卵胎生的蟒蛇,雌蛇每窝可以产下15-25条幼蛇,死胎会被雌蛇吃掉.初生的幼蛇就会攻击移动的物体,也会吃乳鼠.只要维持环境稳定,彩虹蟒通常可以活20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5 13:26
目录
概述
种群分布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