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杆菌属
菌属
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L.巴斯德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本属菌寄生于哺乳动物和禽类,当外界剧变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成为急、慢性病或流行性疾病的病原。人偶有感染成为慢性疾患,如心包炎和被犬、猫咬伤发生脓灶等。
基本信息
分类地位未定的1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因1880年巴斯德氏首先自病鸡分离到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而得名。鼠疫杆菌、假结核杆菌、肠道结肠炎杆菌和土拉杆菌原归本属,现前三者改归耶尔森氏菌属,最后一种改归弗朗西斯氏菌属。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它们的生物学性状见表。
特征
本属菌体大小(0.3~0.5)×(1.0~1.8)微米。卵圆形或杆状,单个、成对或少数成短链。感染动物体液或组织制片中的菌体两极浓染更为明显。用姬姆萨氏染色液或美兰染色,可见到薄荚膜。普通肉汤即可生长。除产气巴氏杆菌能产生微量气体外,本属各成员均能利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产生少量酸而不产气,有过氧化氢酶,常有氧化酶、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甲基红(MR)反应阴性,VP反应阴性,适温为37℃。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6.5~40.05%。
本属中的多杀巴氏杆菌为害畜、禽最严重,从发病动物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到的菌落基本有两型:一为过45°折光,在低倍显微镜下,呈现鲜明的蓝绿色而带金光,边缘有狭窄的红黄色带的Fg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乙型。对小白鼠、家兔和猪毒力强大,每只注射活菌10~200个即可致死,而对家禽每只必须注射10个以上才可致死。
另一为在45°折光下,菌落呈现橘红色,边缘稍带狭窄的黄绿光的FO菌落型,相当于血清型甲型。对鸡、鸽毒力强大,对猪的毒力较次,家兔对两型的致死量无甚差异。
在中国,牛、猪、驴和马的多杀巴氏杆菌病绝大多数为Fg型菌所致,家禽流行性巴氏杆菌病都是FO型菌所致。慢性病例中偶尔发现菌落较小、折光下呈现淡蓝色的菌落。自病兔分离的菌落也都是FO型。
多杀巴氏杆菌菌体抗原有12个型,荚膜抗原有5个型,前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者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1:A,2:A,1:B等。已知组成的菌型有16个。血清型与宿主的分布有一定关系。细胞壁含有明显的内毒素活性,但未发现外毒素。本菌可引起家禽霍乱的暴发性流行,牛的出血性败血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肺炎等。国外免疫用的菌苗以加不同佐剂的灭活菌为主,也使用禽霍乱弱毒活菌。中国已于1959年使用弱毒活苗。
其他几个如嗜肺巴氏杆菌可感染牛、小鼠、兔或人,引起胸膜肺炎;溶血巴氏杆菌可感染牛、羊,引起牛、羊肺炎或败血症;巴氏杆菌可在健康人鼻中发现,偶致臭鼻病。可用磺胺药治疗,抗生素与高度免疫血清合用效果更好。
分类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巴氏杆菌氏一种两段钝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2.5微米,宽0.25-0.6微米,不形成芽胞,不运动,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兼性厌氧菌。本菌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上生成灰白色,湿润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珠状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初均匀混浊,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胶穿刺培养,沿穿刺孔呈线装生长,上粗下细。本菌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的情况下迅速死亡;60℃10min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可杀死。3%石炭酸和0.1%升汞水在1min内可杀菌,10%石灰乳及常用的甲醛溶液3-4min内可使之死亡。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但在尸体内可存活1-3个月,在厩肥中亦可存活一个月。  用特异性荚膜抗原(K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试验,分为A、B、D、E四型血清群;利用菌体抗原(O抗原)作凝集试验,将本菌分为12个血清型。若将K、O两种抗原组合在一起,迄今已有16个血清型。该病的病型,宿主特异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与血清型有关。  本菌可使鸡、鸭等发生禽霍乱,使猪发生猪肺疫,使各种牛、羊、兔、马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发生败血症。
溶血性巴氏杆菌
形态、培养和抵抗力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基本相似,但在血琼脂上新分离菌菌落产生β溶血,连续继代培养后,溶血性减弱或消失,在羔羊血琼脂上可生成双溶血环。在麦康凯琼脂上能缓慢生长,菌落为红色,不产生靛基质,一般能发酵乳糖,产酸,对家兔无致病力。根据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A和T两个生物型;A型引起牛、绵羊肺炎和新生羔羊败血症;T型引起3月龄以上的羔羊败血症。另外还可按其可溶性荚膜抗原(K抗原)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3、4、10属于T生物型,其余各型均属于A生物型,所有血清型都可见于绵羊、山羊,牛仅见1型。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型常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并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病原学
本病病原氏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也可成为羊、牛败血症的病原。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巴氏杆菌氏一种两段钝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2.5微米,宽0.25-0.6微米,不形成芽胞,不运动,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兼性厌氧菌。本菌在添加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琼脂上生成灰白色,湿润而粘稠的菌落,不溶血;在普通琼脂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珠状菌落;在普通肉汤中,初均匀混浊,以后形成黏性沉淀和菲薄的附壁菌膜;明胶穿刺培养,沿穿刺孔呈线装生长,上粗下细。本菌的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和干燥的情况下迅速死亡;60℃10min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可杀死。3%石炭酸和0.1%升汞水在1min内可杀菌,10%石灰乳及常用的甲醛溶液3-4min内可使之死亡。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但在尸体内可存活1-3个月,在厩肥中亦可存活一个月。  用特异性荚膜抗原(K抗原)吸附于红细胞上作被动血凝试验,分为A、B、D、E和F五型血清群;利用菌体抗原(O抗原)作凝集试验,将本菌分为12个血清型。若将K、O两种抗原组合在一起,迄今已有16个血清型。该病的病型,宿主特异性,致病性,免疫性等,都与血清型有关。  本菌可使鸡、鸭等发生禽霍乱,使猪发生猪肺疫,使各种牛、羊、兔、马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发生败血症。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形态、培养和抵抗力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基本相似,但在血琼脂上新分离菌菌落产生β溶血,连续继代培养后,溶血性减弱或消失,在羔羊血琼脂上可生成双溶血环。在麦康凯琼脂上能缓慢生长,菌落为红色,不产生靛基质,一般能发酵乳糖,产酸,对家兔无致病力。根据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的不同,可分为A和T两个生物型;A型引起牛、绵羊肺炎和新生羔羊败血症;T型引起3月龄以上的羔羊败血症。另外还可按其可溶性荚膜抗原(K抗原)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分为12个血清型,其中3、4、10属于T生物型,其余各型均属于A生物型,所有血清型都可见于绵羊、山羊,牛仅见1型。
流行病学
病畜,病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带菌动物均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通过吸学昆虫和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能感染此病的动物很多,家畜中以各种牛、猪、兔、绵羊发病较多,山羊、鹿、骆驼、马、驴、犬、猫和水貂等亦可感染发病,但报道较少。禽类中以鸡、火鸡和鸭最易感,鹅、鸽次之。已有20多种野生水禽感染本病的报道。发病动物以幼龄为多,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体温失调,抵抗力降低,是本病主要的发病诱因之一。另外长途运输或频繁迁移,过度疲劳,饲料突变,营养缺乏,寄生虫等也常常诱发此病。因某些疾病的存在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本病。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同种动物能相互传染,不同种动物之间也偶见相互传染。
发病机理
当气候,季节变化,长途运输和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健康带菌动物的呼吸道和扁桃体内所存在的巴氏杆菌,会变成强毒菌而造成内源性感染;另外可由于污染的饲料,水,空气,器具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外伤而造成外源性感染。  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而侵入的时强毒菌,则会很快地通过淋巴结地阻止作用,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染病动物可于24h内因败血症死亡。如果机体抵抗力强或侵入机体的菌数不太多或毒力较弱,病程可延长1-2天或更久。如果病原菌属于弱毒力,机体又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则病变会局限于局部。
临床症状
1.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fowl cholera)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9天。  (1)鸡:  A.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病死在鸡舍内。  B.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下,不愿走动,离群呆立。病鸡常有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体温升高到43~44℃,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发生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d。  C.慢性型: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有粘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而影响呼吸。经常腹泻。病鸡消瘦,精神萎顿,冠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有的病鸡有关节炎,常局限于脚或翼关节和腱鞘处,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因而发生跛行。病程可拖至一个月以上,但生长发育和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2)鸭:鸭巴氏杆菌病俗称“摇头瘟”。  鸭发生急性霍乱的症状与鸡基本相似,常以病程短促的急性型为主。病鸭精神萎顿,不愿下水游泳,即使下水,行动缓慢,常落于鸭群的后面或独蹲一隅,闭目瞌睡。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弯颈,食欲减少或不食,渴欲增加,嗉囊内积食不化。口和鼻有粘液流出,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并常常摇头,企图排出积在喉头的粘液,故有“摇头瘟”之称,病鸭排出腥臭的白色或铜绿色稀粪,有的粪便混有血液。有的病鸭发生气囊炎。病程稍长者可见局部关节肿胀,病鸭发生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还有见到掌部肿如核桃大,切开见有脓性和干酪样坏死。  (3)其他禽类  成年鹅的症状与鸭相似,仔鹅发病和死亡较成年鹅严重,常以急性为主,精神萎顿,食欲废绝,拉稀,喉头有粘稠的分泌物。喙和蹼发紫,翻开眼结膜有出血斑点,病程1~2d即归于死亡。  鸽巴氏杆菌病来势急,病情重,死亡快,病鸽多不食,精神沉郁,闭目缩颈,羽毛松乱,伏卧一脚,体温42℃以上,口渴常饮水,嗉囊胀满,倒提时口流淡黄色黏性液体,结膜潮红,鼻瘤失去原有灰白色,有的病鸽下痢,排出白色或绿色粘液稀粪,病程1-2天。  野生水禽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雁行目鸭科,其中海鸥表现为急性经过,突然死亡,从所栖息的山岩上掉下来,大多数表现为亚急性经过,全身症状明显;还有的野鸭表现失明。  2.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潜伏期一般1-14天。根据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个病型。  (1)最急性型:往往呈败血症症状,病猪体温突 然上升到4l℃-42℃,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不吃食,口鼻粘膜发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发生出血性红斑。咽喉肿胀,坚硬而热;病猪呈犬坐势,在数小时到1天内死亡。  (2)急性型:往往是胸膜肺炎症状。体温上升至40℃-4l℃左右。呼吸困难,有短而干的咳嗽,流鼻涕,气喘。有粘液性或脓性结膜炎。皮肤出现出血红紫斑。开始时便秘,后来下痢。往往在2-3天内死亡,不死的多转为慢性。  (3)慢性型: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呼吸困难。病猪逐渐消瘦,有时关节发生肿胀。最后持续腹泻,衰竭而死。  3.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潜伏期2-5天。  (1)败血型:多见于水牛,表现高热(4l℃-42℃),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鼻镜干燥,不食,泌乳和反刍停止,腹痛下痢,粪初为粥状,后呈液状并混有粘液、粘膜片和血液,具有恶臭,常于12-24h死亡。  (2)水肿型:以牦牛常见,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病牛头、颈、咽喉及胸前皮下水肿,手指按压初热、硬、痛;后变凉,疼痛也减轻,舌及周围组织高度肿胀,流涎,呼吸困难,眼红肿,流泪,粘膜发绀,常因窒息和下痢而死,病程多为12-36h。  (3)肺炎型:病牛表现急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症状。后期有的发生腹泻,便中带血,有的尿血,数天至两周死亡,有的转为慢性型。  (4)慢性型:以慢性肺炎为主,病程1个月以上。  4.羊巴氏杆菌病:  (1)最急性型: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出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常在数小时内死亡。  (2)急性型:病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鼻孔流血并混有黏液。病初便秘,后期腹泻,有的粪便呈血水样,最后因腹泻脱水而死亡。  (3)慢性型:病羊消瘦,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死前极度消瘦。  5.兔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是引起9周龄至6月龄的兔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从几小时到5天或更长。  (1)出血性败血症型:最急性的常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生产中以鼻炎和肺炎混合发生的败血症最为多见,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但没有废绝,体温升高,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鼻液,有时腹泻。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数小时至3天。  (2)传染性鼻炎型:鼻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鼻液在鼻孔处结痂,堵塞鼻孔,使呼吸更加困难,并出现呼噜声。由于患兔经常以爪挠抓鼻部,可将病菌带入眼内、皮下等,诱发其他病症。病程一般数日至数月不等,治疗不及时多衰竭死亡。  (3)地方性肺炎型:常由传染性鼻炎继发而来。由于獭兔的运动量很小,自然发病时很少看出肺炎症状,直到后期严重时才表现为呼吸困难。患兔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有时会出现腹泻或关节肿胀症状,最后多因肺严重出血、坏死或败血而死。  (4)中耳炎型:又称斜颈病,是病菌扩散到内耳和脑部的结果。其颈部歪斜的程度不一样,发病的年龄也不一致。有的刚断奶的小兔就出现头颈歪斜,但多数为成年兔。严重的患兔,向着头倾斜的一方翻滚,一直到被物体阻挡为止。由于两眼不能正视,患兔饮食极度困难,因而逐渐消瘦。病程长短不一,最终因衰竭而死。  (5)结膜炎型:临床表现为流泪,结膜充血、红肿,眼内有分泌物,常将眼睑粘住。  (6)脓肿、子宫炎及睾丸炎型:脓肿可以发生在身体各处。皮下脓肿开始时,皮肤红肿、硬结,后来变为波动的脓肿。子宫发炎时,母体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公兔睾丸炎可表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有时触摸感到发热。  6.马属动物巴氏杆菌病:  马属动物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幼驹,驴罕见。  (1)麻痹型:病驹表现高热(40℃以上),精神沉郁,结膜潮红,脉搏增数,后期反应迟钝或完全小时,唇下垂不能回缩,伏卧时,前肢外展,后肢伸向后外方,膝部着地,口唇支地,病程几小时至2天。  (2)水肿型:病驹体温稍高(40℃左右),脉搏增数,四肢和脊柱两侧反应敏感,在颊、唇、鼻梁、颈部和肩前部等处出现炎性肿胀。  (3)兴奋型:可见于驴,表现体温微高,胸部炎性水肿,经常啃咬胸部,死前怪叫、滚转、冲撞等神经症状,病程2-3天。  7.鹿巴氏杆菌病:潜伏期1-5天,分为两型。  (1)急性败血型:病鹿表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常于1-2天死亡。  (2)肺炎型(胸型):病鹿除全身症状外,表现咳嗽,呼吸迫促,步态不稳,严重病例呼吸极度困难,头向前伸,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粪稀,全身肌肉震颤,最后卧地不起,经1-5天死亡。  8.貉巴氏杆菌病:  (1)急性型:多数病貉暴死,多见于当年出生的仔貉,病初精神沉郁,体温达40℃以上时,食欲减少、不久废绝,鼻部干燥、呼吸困难,喜欢凉水,运步不灵活,常呈痉挛性抽搐而死亡,病程一般为1-3天。  (2)慢性型: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同,只是病程长,最后因麻痹,衰竭而死。  9.水貂巴氏杆菌病:  (1)最急性型:常未见症状而暴死。  (2)急性型:多见,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1℃,鼻部干燥,病初食欲减少,后期废绝,很少活动或不动,呼吸困难,有时出现四肢麻痹,多在昏迷或痉挛中死亡,病程1-5天。  10.银黑狐巴氏杆菌病:  多突然发病,表现为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呼吸急促,精神沉郁,被毛蓬乱,常卧于笼内一侧,眼结膜潮红,有粘性眼屎,体温达40-42℃,鼻流浆性鼻液。病初下痢,后期排血粪。病程几小时至2天。
病理变化
由于机体抵抗力、细菌毒力和侵入菌数不同,以及各种畜禽对本菌的易感性不同,因此,病理变化亦有差异。  1.禽:  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  急性病例病变较为特征,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肌胃出血显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慢性型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当呼吸道症状为主时,见到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性分泌物,某些病例见肺硬变。局限于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主要见关节肿大变形,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有时卵泡变形,似半煮熟样。  鸭的病理变化与鸡基本相似,死于禽霍乱的鸭在心包内充满透明橙黄色渗出物,心包膜、心冠脂肪有出血斑。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鼻腔粘膜充血或出血。肝略肿大,表现有针尖状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肠道以小肠前段和大肠粘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小肠后段和盲肠较轻。雏鸭为多发性关节炎,主要可见关节面粗糙,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的肉芽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有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混浊的粘稠液体。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2.猪:  最急性:咽喉粘膜有急性炎症,周围组织浆液浸润。淋巴结出血肿胀。肺急性水肿,肾及膀胱可能有出血点。除皮肤有出血斑外,粘膜有时也有小点出血。脾不肿大。  急性型:主要为胸膜肺炎,肺有各期肺炎病变,有出血斑点、水肿、气肿和红色肝变区,或有纤维样粘附物,常与胸膜粘连。支气管淋巴结肿大,胃肠道有卡他性炎或出血性炎。  慢性型的肺见多处坏死灶。胸膜及心包有纤维素絮状物附着。确诊时,可采取病猪的肝、脾和淋巴结作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两极染色小杆菌,结合病状、剖检和病史即可作出确诊。  3.牛:  牛败血型一般为败血症变化;  水肿型病例见于头、颈和咽喉部水肿。急性淋巴结炎和肝、肾、心等实质器官发生变性,脾肿大罕见。  肺炎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肺脏切面大理石样变。  4.羊:  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出血点。粘膜、浆膜及内脏出血,胸腔积液,肺瘀血,有小出血点和肝变。其他脏器水肿、充血、间有小出血点,但脾不肿大,胃肠有出血性炎症;病程较长者尸体消瘦,皮下胶样浸润,常见纤维素性胸膜炎、肺炎和心包炎,肝有坏死灶。  5.兔:  死于鼻炎型病兔的鼻腔积有多量粘性或脓性分泌物,鼻窦和副鼻窦内有分泌物,窦腔内层粘膜红肿;  肺炎型常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变化;  败血症型除一般败血病变化外,常见鼻炎和肺炎的变化,肝脏变性,并有许多坏死小点;  中耳炎型的鼓膜和鼓室内壁变红,有时鼓室破裂,脓性渗出物流入外耳道,严重时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  6.马:  马巴氏杆菌病主要在胸膜、心包膜和肠管浆膜以及心冠脂肪有大量出血点,肺尖叶常见出血点,肝、脾常无明显变化;而病死驴的肝脏有大量坏死点,脾边缘有点状出血,胃幽门部有出血斑,膀胱粘膜有弥散性点状出血。  7.鹿:  病死鹿的皮下组织有大量浆液浸润并有散在出血点,真胃和肠道出血性炎症,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盲肠出血明显,有肺炎变化,淋巴结充血、水肿,出血。  8.貉:  病死貉的急性病例,营养良好,尸僵不完全,结膜贫血,口腔粘膜有瘀血斑,心冠有出血点,心内膜乳头肌基部有小瘀血斑,肺气肿;表面有出血点,肠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胃内粘膜易脱落并有出血点,小肠粘膜出血,大肠呈卡他性肠炎,脾脏出血,但不肿大,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膀胱、粘膜有出血点;慢性病例营养不良,机体消瘦,贫血,各实质器官浆膜、粘膜出血,胃壁变薄,局限性出血,继发肺炎时,肺尖叶,心叶有炎症变化。  9.水貂:  病死水貂以实质器官和粘膜、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体表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有小出血点。  10.银黑狐:  病死银黑狐尸体营养良好。皮下组织、粘膜、浆膜上均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出血点。鼻腔、气管内有粘液,且有大量出血点,肺脏呈暗红色,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弥散性出血,切面多汁,肺门淋巴结肿大。心外膜及心包膜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出血斑和灰白色坏死灶。脾脏也肿大,呈樱桃红色。肾脏散在出血点。胃肠粘膜广泛出血。
诊断
1.微生物学检查:  (1)病料采集:取病畜禽的组织,肝,肺,脾等体液、分泌物及局部病灶的渗出液。  (2)镜检:对原始病料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应为革兰氏阴性。用印度墨汁等染料染色,可见清晰的荚膜。  (3)培养:同时接种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溶血性,并染色镜检。  (4)生化试验:多杀性巴氏杆菌在48h内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一般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菊糖、水杨苷和肌醇。可产生硫化氢,能形成靛基质,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接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溶血性巴氏杆菌不产生靛基质,能发酵乳糖产酸。能发酵葡萄糖、糖元、肌醇、麦芽糖、淀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菊糖和赤藓醇。  2.动物试验:常用的试验动物有小鼠和家兔。实验动物死亡后立即剖检,并取心血和实质脏器分离和涂片染色镜检,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细菌即可确诊。  3.血清型或生物型鉴定:可用被动血凝试验、凝集试验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和血清型。用间接血凝试验测溶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根据生化反应鉴定该菌的生物型。
防制
1.禽:
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平时严格执行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以栋舍为单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预防本病的发生是完全有可能的。一般从未发生本病的鸡场不进行疫苗接种。
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喹乙醇均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剂量要足,疗程合理,当鸡只死亡明显减少后,再继续投药2~3d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对常发地区或鸡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本病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本场分离细菌,经鉴定合格后,制作自家灭活苗,定期对鸡群进行注射,经实践证明通过1~2年的免疫,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现国内有较好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安全可靠,可在0℃下保存二年,易于注射,不影响产蛋,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防制该病。
2.猪: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力的因素。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一个月后再合群。圈栏要定期用10%石灰乳消毒。每年春秋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两次免疫接种。前者股下侧皮下注射5毫升,注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后者可按瓶签要求应用,注苗后7天产生免疫力。如在流行时,特别是发生散发性的猪肺疫,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病猪进行治疗或淘汰,在消除发病诱因的情况下,经三周再无新病例出现,始能注射菌苗。治疗用青霉素、链霉素和土霉素等均有一定疗效。九一四(静注,每公斤体重0.015克)也有一定疗效。
3.牛:
(1)病牛隔离饲养。
(2)药物治疗①2%氧氟沙星针剂每公斤体重3~5毫克肌肉注射,复方庆大霉素针剂肌肉注射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②乳酸环丙沙星粉剂全群饮水。③10%石灰水消毒圈舍,每日2~3次。④注射牛出败疫苗。
4.羊:
(1)搞好圈舍环境卫生,定期用2%~4%火碱进行消毒。
(2)注意环境的改变,如气温突变、运输、饲料改变等要采用药物预防。
(3)治疗及预防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
5.兔:
兔场应自繁自养。引进种兔要严格检查,隔离观察一个月,进行细菌学检查后,健康者方可进入兔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兔场严禁畜禽出入,以预防传染源。发病后隔离、封锁的期限一般为20天。重病兔捕杀。流鼻涕、咳嗽的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慢性病兔要淘汰。兔舍用10%--20%石灰乳或2%--3%烧碱液定期进行消毒。
预防时可用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菌苗兔疫注射,或用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苗免疫注射。每年两次。
治疗可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2--4万单位,1日2次,连用3--5日;若配合青霉素(计量相同)联合应用,效果更好。磺胺嘧啶片每公斤体重0.05--0.2g,配合等量的小苏打片服用,每日两次。四环素、卡拉霉素、磺胺增效剂都有效。
急性病例,皮下注射抗出败多价血清,每公斤体重约60ml,1日2次有显著效果。
6.其他:
发现本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紧急免疫、药物防治、消毒等措施;将已发病或体温身高的动物全部隔离,健康的动物立即接种疫苗,或用药物预防,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内脏及病变显著的肉尸作工业用或销毁;无病变或病变轻微且被割除的肉尸,高温处理后出场;血液作工业用,皮毛、羽毛消毒后出场。
从国外输入活体动物经检疫发现有巴氏杆菌病,退回或扑杀销毁,同群其他动物放行至指定场所隔离观察。输入动物产品检疫有巴氏杆菌病病原时作除害、退回或销毁处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01:01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