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镇,隶属于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地处
泽州县北部,东与
高都镇、北义城镇相连,南与城区
北石店镇交界,西与大阳镇、东沟镇接壤,北与高平市河西镇毗连,区域面积112.1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61132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晋城县第二区。
1953年,分属巴公、来村、渠头、东四义、北郜村、北堆6个乡。
1958年,属巴公红旗公社。
1984年9月,公社改镇,改辖32个村民委员会。
1985年4月,属地级晋城市郊区。
1996年8月,改属泽州县。
2001年1月,与陈沟乡合并为巴公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巴公镇辖巴公一、巴公二、巴公三、巴公四、兴王庄、西四义、东四义、古洞鄢、北板桥、东寺庄、李村、双王庄、双南庄、闫坟、北堆、二仙掌、西板桥、南山、西寺庄、靳坊塔、东郜、东坂桥、山耳东、靳庄、冯窑、官庄、来村、尧头、西郜、北郜、三家店、柳坡掌、渠头、坡头、陈沟、柏杨坪、李裕庄、郭家庄、桥岭、甘润、西头、东头、南连氏、庄头44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巴公镇下辖3个社区和3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巴公二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公镇地处
泽州县北部,东与
高都镇、北义城镇相连,南与城区
北石店镇交界,西与大阳镇、东沟镇接壤,北与高平市河西镇毗连,区域面积112.16平方千米。
水文
巴公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巴公南河、巴公北河等8条,河流总长度36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巴公北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来村、尧头、东寺庄、巴公一等村,长9.4千米。
自然资源
巴公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铁、石灰岩等。
人口
2011年末,巴公镇辖区总人口619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51人,城镇化率18.8%,另有流动人口6000人。总人口中,男性31196人,占50.3%;女性30783人,占49.7%;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2.7‰。
2017年,巴公镇常住人口50960人。
截至2018年末,巴公镇户籍人口6113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巴公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962元。
农业
巴公镇有农业耕地面积62412亩,人均1.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0733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5.2%。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8575吨,人均460.1千克,其中小麦13724吨,玉米347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
巴公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7348头,年末存栏59998头;羊饲养量7514只,年末存栏15165只;牛饲养量174头,年末存栏459头;兔饲养量67120只,年末存栏33560只;家禽饲养量104695羽,年末存笼222320羽。2011年,生产肉类6991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4%。
截至2011年末,巴公镇有森林面积25000亩,林地面积22000亩,其中防护林19930亩,经济林252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6万株,林木覆盖率13.4%,活立木蓄积量3000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256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山楂等,其中苹果1000吨,山楂1510吨。
2011年,巴公镇有大型农业机械258台(辆)。
工业
2011年,巴公镇工业总产值达到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1%;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职工90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
2018年,巴公镇有工业企业88个,其中规模以上14个。
商业
2011年末,巴公镇有商业网点1020个,职工3609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
2018年,巴公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巴公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059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30所,在校生3404人,专任教师2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876人,专任教师1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680人,专任教师198人。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巴公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2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000人,经营管理人才2000人,技能人才6000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巴公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3个;电影院3座,座位3620个,年放映58场次,观众达58000人次;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25人。
2011年末,巴公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2011年末,巴公镇有中央、省、市、县等电视台42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巴公镇有卫生院2所;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专业卫生人员132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4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2人、执业(助理)医师0.1人、注册护士0.7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7万人次,住院手术370台次,出院病人3000人次。
2011年,巴公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8000人,参合率99.2%。
社会保障
2011年,巴公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户,人数26人,支出6.7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215元,比上年增长41%;城市医疗救助10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人次,共支出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4%;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6人次,支出5.5万元,比上年增长0.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3户,人数1523人,支出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人,支出6.8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9人,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3%;农村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5人次,共支出6.6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临时救济423人次,支出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
2011年,巴公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502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4793亩,倒塌房屋100间,直接经济损失1350万元,救灾支出26.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6.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巴公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0千米,投递点44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2万份、期刊2.4万册。固定电话用户11421户,移动电话用户23200户。
2011年末,巴公镇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
2011年末,巴公镇镇区有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15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2%,供电可靠率99.9%。
交通
巴公镇境内有铁路太焦线过境,设北板桥1个站。S5503晋城绕城高速公路、G
207国道、G
342国道、S227省道等过境。县乡级公路6条,总长95千米。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
历史文化
巴公镇因春秋时期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名。
荣誉称号
巴公镇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园林城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6年,巴公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