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什拜(1889年-1953年11月4日)男,原名巴依主玛,又名巴什拜·雀拉克,哈萨克族,1889年出生于新疆塔城裕民县一个富裕的牧民家庭,1907年开始放牧,1919年和父母分家,从牧业起家并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牧主、富商、企业家,在当地颇具影响力。1945—1949年任塔城专员公署专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续任塔城行署专员,1952年因病退休。1953年9月,巴什拜作为民主进步人士代表之一随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参观团赴内地参观,11月4日在杭州因心脏病去世。
人物生平
巴什拜·乔拉克·巴平,哈萨克族,1889年出生在
前苏联,大牧主出身。
十月革命后1919年由前苏联迁移到新疆裕民县,从事牧业生产。
1935年,巴什拜·乔拉克捐出500只羊在察汗托海河中游岸边创办肉什提初级中学;1936年,他拿出700只羊、70匹马、70头牛作投资,建造了塔城第一座电站。
1942年,他捐出千余只羊,历时9个月,修建高度为6米,宽度为6米,全长87米的额敏河木质大桥,结束了过往车马行人交费过桥的历史。这就是后来被塔城行署命名的“巴什拜大桥”。
巴什拜·乔拉克还利用自己丰富的畜牧知识和经验,用当地哈萨克羊与野生
盘羊(大头羊)进行杂交,经多年繁殖培育出了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屠宰率高、遗传性稳定,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特种本地羊,给当地牧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种羊也因此被称为“巴什拜羊”。如今,“巴什拜羊”已成为裕民县的特色畜牧品牌。
巴什拜·乔拉克热爱祖国,旗帜鲜明。1938年至1939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为支援抗战捐献良马200匹、小麦42石8斗;1940年为了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他为前苏联红军捐赠了500匹鞍具齐全的战马;1947年,为平息阿勒泰地区发生的
乌斯曼叛乱事件,维护祖国统一,他捐出了250匹军马。后来,又为三区革命军捐赠1000只羊、100头牛和大批衣物,并带头购买了100万元的三区革命胜利券,被授予“一级和平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保家卫国,支持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他以自己的1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和100两黄金向国家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新疆军区司令员
王震、驻
塔城部队政委胡政与巴什拜·乔拉克亲切握手拥抱,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赞扬。
1953年11月21日,巴什拜·乔拉克在参加中央民委组织的新疆少数民族代表团赴内地参观考察途中,不幸因心脏病发作在杭州逝世,享年65岁。遗体由政府派人员专程护送到塔城,按照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被隆重安葬在他热爱的家乡——巴尔鲁克山下的裕民县江格斯乡切克尔村。
巴什拜·乔拉克·巴平,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关心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自筹资金改善裕民的教育条件和交通设施,为裕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物事迹
坚定支持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发动“
九一八事变”,随后大举侵略中国领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序幕。新疆作为反法西斯战争国际援华物资流通至前线的重要通道及战略大后方基地,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巴什拜也投入了反法西斯革命洪流之中。1938年,在裕民县的民众代表大会及抗日宣讲会上巴什拜曾多次号召各族群众团结起来,出钱出力帮助前线将士,并带头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捐献了良马200匹、小麦42石8斗。通过中国共产党赴疆干部的抗日宣传,巴什拜对日军侵占中国国土,杀害中国人民的行为十分痛恨,同时也坚定了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他捐赠的战马都是由其本人自己挑选,并配备了齐全的马鞍、马鞭。
新疆于1949年9月25日迎来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时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巴什拜在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大会上十分激动地表达了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的期待,他说到:“过去的新疆,老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不仅穷,还经常受到军阀、地主们的欺负。解放军流血作战,来到新疆,为的是给各族人民带来幸福生活,是为各族人民不再受欺负而来,我们大家应该热情的欢迎他们。”随后,巴什拜对驻塔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赠送了6吨小麦与40头牛。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裕民县各族群众反应强烈,并成立了抗美援朝募捐组织。巴什拜积极响应,在动员会的宣讲中号召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并积极为前线将士提供支援。他说到:“听说出了一个厉害的敌人,在我们邻居打仗,就要打过来了。如果我们的家都被敌人占据了,我们的财产往哪里放?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消灭掉。我们都要行动起来,支援我们前线的将士。天上飞的那个东西,杀伤力最强的那个武器我捐了,你们算算要多少钱”。在1951年6月的捐赠活动中,巴什拜兑现承诺,以身作则拿出足以购买一架战斗机的黄金与牲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赠战斗机一架(折合马400匹、羊4000只、牛100头、黄金100两)。巴什拜的爱国行为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与肯定,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在塔城地区作报告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塔城部队政委胡政代表中共中央慰问了巴什拜,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高度赞扬。该飞机于2014年荣归故里,现停放在裕民县生态园区,供游客参观留念。
忠实建设者
(一)发展畜牧业
裕民县境内天然草场广阔,高达47万公顷,境内大多数可生产用地为草场,因此畜牧业十分发达,是新疆主要的牛羊肉生产基地。巴什拜的致富之路起源于其牧羊时所培育的优良羊种“巴什拜羊”,又叫裕民大尾羊。根据巴什拜的大管家卡德尔讲述,20世纪20年代的一天,巴什拜放羊期间被困于突发的暴风雪中,巴什拜被迫将羊群赶至山谷避难。当天夜里,有数只野生公盘羊混入羊群与巴什拜饲养的母羊交配。后来,母羊生下的小羊毛色多为栗色,个体大、四肢高、体格强健,适应性强,可食粗饲料、善于爬山,易于放牧管理,增膘增毛都比较快,且肉质鲜美、毛质优秀,羊尾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炼出的油不易凝固,且羊羔产量比一般羊种要高,一般羊种一年产一次羊羔,而巴什拜的羊两年可产三次。
从此,巴什拜就有意赶羊群到野生盘羊经常出没的地方栖息,对怀孕的母羊及生产的羊羔精心护养,让其后代的公羊承担起了种羊的责任,迅速扩大该品种规模。随着羊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巴什拜开始雇用当地的一些穷人给他放羊,帮助很多穷人有事可做并解决了温饱问题。巴什拜羊不仅使得巴什拜成为了当地的富人,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也为其之后的一系列爱国行为积累了经济与政治的资本。直至今日,有关巴什拜羊的农学及生物学研究成果不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将其列入自治区牧业发展的星火项目中,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并通过对羊种的科学改良使得巴什拜羊的养殖成为当地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热心社会公益
由于“实业救国”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流行一时,中国各地涌现出一批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决百姓就业及生计问题而兴办实业、热心慈善的企业家、进步人士。而巴什拜也是众多民族实业家、慈善家中的一份子。由于塔城地区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办水电极为有利,巴什拜于1936年,以羊700只、马7匹、牛70头为股金,支持塔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建。塔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塔城有史以来第一个工业项目。
巴什拜最出名的慈善事业则是在塔城与裕民之间的额敏河修建额敏河大桥。在建设额敏河大桥前,额敏河水流湍急,行人往返于河的两岸需渡船或通过私设的简易桥梁。而河边的船家、私设桥梁的恶霸则动辄向过往行人索要高额船费或过路费才会帮助渡河,使得行人的往返、物资的运送遇到诸多不便。当巴什拜有一次见到船家殴打辱骂想过河却确付不起钱的百姓后,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他对伤人的船家厉声说到:“明年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之后巴什拜于1941年与塔城政府沟通,请来了苏联的桥梁设计专家在额敏河上建造大桥,并自行出资五万银元及千余只羊,这座木质的额敏河大桥全长87米,宽6米,载重量25吨,于1942年竣工。为了不让恶霸破坏或私下占桥向过路行人收取过路费,他在桥边设了安保。这座大桥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不便的状况,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当地群众将这座大桥亲切的称作“巴什拜大桥”。
亲属关系
大女儿努尔汗,曾为裕民县政协主席,儿子伊马汗,在牧场当牧民。孙子毛肯和窝坦,毛肯曾经是裕民县委的一名驾驶员;窝坦是一家企业职工。曾孙女加依娜,1981年出生,是裕民县巴什拜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讲解员。
社会评价
《裕民县志》:巴什拜·雀拉克待人不分民族,不论部落,不看贫、富,他经常照顾汉族人何寿青、王宗盛等家庭的生活,为他们建房,买地、送牲畜.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彼此结下深厚的兄弟友谊。他帮哈萨克族吐依古,塔塔尔族哈力甫和扎力甫建房、修水磨、成家立业。他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社会纪念
巴什拜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
巴什拜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畜牧局东侧,占地面积 609 平方米,建成于 2006 展览馆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建筑,南面为大门,从空中俯瞰呈飞机形状,屋顶呈哈萨克毡房穹顶状,整体造型独具匠心、别致雅观;围墙前半部分是艺术雕花铁围栏,后半部分是砖混结构,高度均为 1.8 米馆内陈列有玻璃钢飞机模型,木制巴什拜大桥模型,巴什拜半身铜像,巴什拜羊、野生盘羊标本,巴什拜生活图片、生活用品等。2008 年,该馆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