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岁九月九日
陶渊明诗作
《己酉岁九月九日》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全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显得自然洒脱。
作品原文
己酉岁九月九日⑴
靡靡秋已夕⑵,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⑶,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⑷,杳然天界高⑸。
哀蝉无留响⑹,丛雁呜云霄⑺。
万化相寻绎⑻,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⑼,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⑽?浊酒且自陶⑾。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己酉岁:指东晋义熙五年(409)。
⑵靡(mǐ)靡: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一说渐渐的意思。已夕:已晚。
⑶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⑷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⑸杳然:辽阔高远的样子。
⑹留:一作“归”。
⑺丛雁:犹群雁。丛,聚集。一作“征”。
⑻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一说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绎,一作“异”。
⑼没:指死亡。
⑽称(chèn):适合。
⑾且:姑且。陶:畅愉。
⑿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白话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重阳节,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上一年六月遇火,此年“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陶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既然不信奉庄周的一死生、齐彭殇,他只能悲慨而以酒自遣。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别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后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声赋》),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出发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名家点评
清代王棠:“‘哀蝉无留响’,妙在‘留’字,是静察物理之言。”(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三引)
清代温汝能《陶诗汇评》:“‘清气’二语(其实也包括‘哀蝉’二语),道尽高秋爽色。”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每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3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