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庙》是唐代诗人
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实景,颔联颈联写虚景,出于作者想象,写神女的姿态,奇幻动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尾联斥神话传说之诞妄,而语意微婉,使人自悟,表现了刘诗含蓄,特别是议论不着痕迹的特色。此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瑰丽,意境优美;语言轻灵,生动形象。
作品原文
巫山神女庙1
巫山十二郁苍苍2,片石亭亭号女郎3。
晓雾乍开疑卷幔4,山花欲谢似残妆5。
星河好夜闻清佩6,云雨归时带异香7。
何事神仙九天上8,人间来就楚襄王9。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巫山:相传山形像“巫”而得名。长江川流其中,称为巫峡。山上神女峰下有神女庙。
2.巫山十二:指巫山的12座山峰。
3.女郎:指神女峰。
4.乍(zhà):散开。
5.谢:凋落。
6.佩:古人衣带上的玉佩,行走时碰撞声音清脆故称“清佩”。
7.云雨: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梦与女神相会,临别时,女神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诗中指女神的行踪。
8.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
9.就:靠近。
白话译文
巫山十二峰郁郁苍苍,那一片巨石的神女峰,多么像亭亭玉立的女郎。
晨雾散开,如卷起帷幔;山花凋谢,似神女卸装。
繁星漫天的夜空,能听到神女的佩环摇响;雨歇云收之后,似闻到她身上的奇香。
九天上的仙女呀,你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到人间来与楚襄王共枕同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谪夔州期间。刘禹锡曾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任夔州刺史,至长庆四年(824年)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夔州生活了三年。刘禹锡曾过三峡游神女庙,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描写巫山神女峰的奇秀景色和神女的优美形象。诗的一开始就描写巫山十二峰山峰青翠,树木葱郁,风景十分优美。但其中最为峭丽的就是神女峰。接着就具体描绘神女峰的景色。清晨,笼罩着神女峰的雾气开始散开,如同一层薄纱般的帐幔在轻轻卷起,那满山欲谢的山花好象是神女隔夜的残妆。清风良夜,银河灿烂,山中好象响着神女的玉佩声,又好象散发着神女归来时的奇异的香气。这四句诗,两句写清晨,用比喻写可见的形,两句写夜晚,用想象写不可见的声音和气息。既写出了神女峰在不同时间的美景,又写出了神女的优美形象。
最后诗人提出,天上美丽的神女,为什么要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相会呢?既表现了对神女的歌颂,也表示了对庸俗的君王的轻视,问题提得大胆、新奇,表现了诗人的进步思想。这首诗描绘神女峰的景色紧密结合神女的形象。如用“亭亭”形容山峰,带有蛸丽清秀、婷婷玉立的美女的特点。“卷幔” “残妆”“清佩” “异香”也都符合女性的身份。而且,作品用“卷幔”比喻晨雾初散,用“残妆”比喻欲谢的山花,也十分形象而贴切。而“清佩”“异香”则是根据神话传说而产生的想象,带有瑰丽的浪漫色彩,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境界。
此诗把神女峰的景色和神女的形象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诗的语言自然流畅,音调和谐。风格轻灵潇洒,俊丽开朗。
名家点评
清代文学家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八:三、四俗语,结亦平浅。……尾句太直。此种已是宋诗,设题下换宋人名字,不知如何唾骂耳。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