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1弹道导弹
中国第一种固体燃料弹道导弹
巨浪-1弹道导弹(代号:JL-1,北约代号:CSS-N-2/3)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于092型战略核潜艇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新生的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危机重重。毛主席为此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但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建造沿革
1967年,中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将巨浪一号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中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自此,在没有任何技术援助和缺乏固体型号研制技术力量及研究条件的情况下,研制团队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与研制工作。
中国最初的潜射导弹“巨浪-1”开发过程充满艰辛,有的单位在“干打垒”土房中,生着火炉搞科研,一些综合性的大型地面试验只能在废弃的食堂里进行。而研制人员吃的是“钢丝面”,喝的是“沙子水”。计算工具则是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其中,模拟计算机的体积是10个大立柜的总和,功能不及现今拇指大的计算机集成芯片。为了算综合频率,需要用量角器一个点一个点地描绘在透明方格纸之上。而现在的电脑一秒钟就能完成的工作量,当时要花上5~7天。导弹要由潜艇水下发射,对研制团队来说,首先必须解决水下发射的关键技术问题。而当时中国水下发射技术完全是一片空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研制人员还是一点一点地拿到了巨浪一号水下发射技术需要的基本参数。为了节约资金,论证并取消了建设陆上水池进行模拟水下发射的试验阶段,通过采取“台、筒、艇”的试验方案,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第二步在陆上的发射筒发射,第三步从潜艇水下发射遥测弹。“与美国同类型的导弹相比,大大简化了试验设施,节约了研制时间和成本,开创了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试验程序,为国家节约资金几十亿元。为摸清水下弹道的有关参数,研制团队曾进行数千次缩比模拟水动试验;固体发动机试车时,没有试车台,就挖了地坑让发动机头朝下来试车。
1982年10月1日,经批准,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半径35海里的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但10月7日的首天试验失败了。
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型潜地固体战略弹道导弹——巨浪一号的水下发射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具备了“二次核打击”的能力。
总体评价
巨浪-1弹道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
巨浪-1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4 14:58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