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诸城暴龙发现于山东诸城。在2011年,David W. E. Hone、Corwin Sullivan、
赵喜进、
徐星、
季强、王克柏、李敦景等美国和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将这个标本进行叙述、命名。
模式种是巨型诸城暴龙。它们生存于7350万—6500万年前。从标本保存的上颌骨和牙齿系列来看,他们推测这种暴龙长达11米、高达4米,体重达6吨。
暴龙类属于
兽脚亚目中食肉类恐龙,前肢短小,前肢有二指,用后肢行走,巨大的颌骨具有强大的咬合力,以猎食或腐食为生,主要发现于东亚、北美,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诸城暴龙的正模
标本(编号ZCDMV0031)是一个接近完整的右
上颌骨、以及左
齿骨。两者都属于同一个驱体。化石发现于中国山东省
诸城市的王氏群,地质年代约7000万年前。在白垩纪晚期,中国北部曾有大面积的泛滥平原,拥有数量庞大的恐龙
动物相。
研究人员发现,
诸城暴龙的上颌骨上升突基部侧面有一平台,上颌窗前缘有一圆形凹缺,还有一套独特的特征组合,这些特征区别于暴龙类的其他所有属种,因此是一种新的暴龙属种,可谓
霸王龙的“亲戚”。
在2001年,诸城市的同一挖掘地点发现了四颗零散牙齿。根据2011年的研究,这些牙齿可能与诸城暴龙是相同动物,或者是近亲。这些牙齿的特征是锯齿状边缘,延伸到
齿冠的基部,其他暴龙亚科并没有这个特征。可惜诸城暴龙只发现了上下颌骨头,牙齿保存状态差,因此无法与这些2001年发现的牙齿作互相比较。需要发现更多化石,才能建立两者的分类关系。